在書籍中,這三個字都位在正文之前的開頭若干頁,但查閱任何一本英漢字典,它們的中文解釋不是序言、前言就是引言、導言或緒論或兼而有之,乍看之下,它們似乎是同義詞,非也! 雖然它們的中文意思相近,但事實上它們不但不是同義詞,而且還是意義明顯不同的三個字,千萬別搞混了!
雖然不同的出版商和編輯對這三個名詞的定義可能不同,但根據著名和權威的《芝加哥文體手冊》(The Chicago Manual of Style),foreword 和 preface 意為「序 (言)」,但 foreword 是由作者以外的某人或某些人所撰寫,可能是業界的專家學者、同類型書籍的作家或其他人,而 preface 則是由作者本人所撰寫。
Foreword 通常只有一頁或兩頁,寫序者的名字 (都用簽名)、頭銜或所屬機構通常會出現在 foreword 最後一頁的底端。編輯也可能寫序,而這個「序」也叫做 preface,即 Editor’s preface (編者的話)。在 preface 中,作者有時會感謝 (acknowledge) 那些給了他們寫作靈感以及在寫作過程中幫助過他們的人;不過,作者的感謝文經常自成一頁,成為 Acknowledgements,位在 Preface 之後、Introduction 之前。preface 作者的名字通常也用簽名,而寫作的日期和地點通常位在打字排版的名字下面。必須注意的是,foreword 是英文中最常被拼錯的單字之一,許多人將它拼成 foreward 或甚至 forward!
Introduction (亦叫做 prolegomenon) 則意為「引言;前言;導言;緒論;簡介」,顧名思義是書籍的內容簡介,通常被視為正文的一部份,因此頁碼是從此編起,頁數也是從此算起。introduction 是否需要存在,見仁見智,有人認為沒有人會去讀 introduction,但也有人認為 introduction 很重要,因為那是讀者最先閱讀的東西。introduction 往往以能吸引讀者的敘述做開端。一般而言,preface 和 introduction 的內容不應重複,亦即 preface 的敘述不應出現在 introduction 中,反之亦然。
書籍一般的排版順序如下:
Table of contents (目錄)
Foreword (by another person)
Editor’s preface
Author’s preface
Acknowledgements
Introduction
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