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昨天召開九八課綱課程發展委員會,國文、歷史兩科課綱因有爭議暫時擱置,自然科照案通過。台北市高中歷史輔導團老師、中山女高歷史老師邱永春說,為了遷就時數不足的問題,九八歷史課綱成了「跳躍式課綱」,老師必須彌補空缺,備課壓力增加了,學生要學的內容也沒減少,問題很大。
搶救國文教育聯盟執行秘書、台北市中山女中國文老師李素真說, 如果教育部不能立即宣布廢除九八課綱,至少國文科現在就將「論孟選讀」列為必選,讓高中生不要放棄讀古文。但教育部做不到,要延到明年六月才確定,到時會是什麼樣子,令人不敢樂觀期待。
「遺憾,痛心!」長期從事教育改革的前東吳大學校長劉源俊昨天痛批教育部不顧學子受教權,執意推動《九八課綱》,但九八課綱尚未實施,是改革的大好時機。可惜教育部一直存著應付之心,不願重新徹底檢討,學生真是可憐。
劉源俊說,九八課綱的問題,主要是每學期學生修習科目多達十五科,且「延後分流」的設計與「以選修代替分組」的想法相矛盾;自然領域各科課程設計零碎、不連貫。此外,基礎科 (如國文) 的時數減少,選修時數也少,卻安排「生涯規劃」或「生命教育」等「必選」課。
他認為,如果要解決各項爭議,最好是教育部減少時數的規定,只訂定必修課的「課程標準」,將更多課程設計自主權放給各校,且必須大幅修訂「總綱」。
全國教師會也發表聲明,要求教育部應堅持專業,不要再退讓,讓高中課綱回歸專業思考。
全教會也發表聲明指出,已訂出的九八課綱應走下去,在不更動總綱及各科學分與時數的原則下,各科課程內容可再微調,自九十九學年度高一起逐年實施。且課綱修訂不宜淪為各科搶時數的大戰,應有確實、詳細的國際比較,及國內實況研究來作為理論依據,以擺脫門戶之見,避免陷入政治鬥爭中。(中國時報/2008-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