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網路、平面和電子媒體相繼報導所謂的「斜槓青年」並稱「斜槓青年」的英文叫做 slash。這些相互抄襲的報導都提到「斜槓青年」的概念是美國專欄作家 Marci Alboher 2007 年在其暢銷書《One Person/Multiple Careers:A new model for work/life success》中創造的,並表示「斜槓青年」常自稱 “I’m a slash!”。
大家都知道,「斜槓」就是標點符號中由右至左斜的斜線,英文叫做 slash 或 virgule。至於「斜槓青年」,是指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再滿足於單一或專一職業這種無聊的生活方式,而選擇一種能夠擁有多重職業和身份的多元生活。這些年輕人會在自我介紹中使用「斜槓」來區分不同職業,格式為「姓名,職業/職業/職業」,如「王小明,模特兒/演員/告別式司儀」等,所以被稱作「斜槓青年」。
然而,根據筆者手邊的資料,「斜槓青年」的英文是 slashie 而不是 slash。Slashie 這個字相當新,最早是在 2001 年 3 月 7 日出現在 VICE Media LLC 網站一篇名為「Neighborhoods」的報導中。之後美國《新聞集團》(News Corp)、美國《哈芬頓郵報》(The Huffington Post) 和澳洲《澳洲人報》(The Australian) 分別在 2014 年 4 月、2015 年 6 月和 2016 年 4 月,都對「斜槓青年」作了報導。這些相當知名的新聞媒體稱呼「斜槓青年」所用的英文都是 slashie,是個可數名詞,複數為 slashies。
尤有甚者,根據報導,slashie 並非都是 Y 世代或 Z 世代的年輕人,不少還有幾年就要退休的人士,為了在退休前享受多重職業和身份的多元生活,也紛紛成為 slashie。由此可知,舉凡身兼數職 (至少兩份工作) 的人都可以叫做 slashie,而中文應該譯成「斜槓族」比較適當,也比較合乎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