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ral vs. oral

Aural 可當形容詞和名詞用,前者有兩個意思:一為「氣味的;香味的」,這是 aura (氣味) 的形容詞;另一為「耳的;聽力的;聽覺的 (auditory )」。由於 aura 被侷限用於少數深奧難懂的主題,連帶地也使意為「氣味的;香味的」的 aural 幾乎緣慳一面,在絕大多數字典中都查不到它的用法。因此,aural 通常只被用來表示「耳的;聽力的;聽覺的」意思,如 aural surgeon (耳科醫生);aural skill (聽力技巧);He failed his Spanish aural test. (他沒有通過西班牙語聽力測驗)。當名詞用時,aural 意為「聽力測驗 (= aural test);聽力練習」。

Oral 亦可當形容詞和名詞用,前者意為「口述的;口頭的;口腔的;口服的」,通常用於名詞前,如 oral exam/test (口試);oral agreement (口頭協議);oral hygiene (口腔衛生);oral contraceptive (口服避孕藥)。當名詞用時,oral 意為「口試 (= oral test)」,如 Sam passed his English oral (exam/test). (山姆通過了英語口試)。

由於 aural 和 oral 同音 [ˈɔːrəl],在語言教學中,aural 有時發 [ˈaʊrəl] 的音,以示與 oral 的發音有所不同,以免學生把 aural test 和 oral test 搞混了。

國中會考首次採計英聽 佔總分20%

國中會考明、後天登場,共有 28 萬多人報考,今天下午 3 到 5 時開放查看考場,但不能進入教室。今年會考最大變革,是首次採計英聽及數學非選擇題的成績,分別佔英、數兩科總成績的 20% 和 15%,在若干競爭激烈的都會區,可能成為致勝關鍵。

會考明考社會、數學、國文及寫作測驗,後天考自然、英語 (包括閱讀和聽力)。台師大心測中心副主任曾芬蘭指出,各科難易適中,平均答對率設定為 5 成到 5 成 5。

曾芬蘭指出,英聽考 25 分鐘,題數總共有 20 到 30 題,每題播放 2 次,第一次播完先停頓幾秒,考生若聽得很清楚,就可作答;第二次播完,再停頓幾秒,然後跳到下一題。

英聽佔英語科總分 20%,分成「基礎」、「待加強」兩級,沒有「精熟級」,心測中心會依聽力佔 20%、閱讀佔 80% 比率,換算出英語科整體加權總分及 3 等級 4 標示;聽障生免考英聽,依閱讀測驗答對題數換算出 3 等級 4 標示。

國中教育會考網站:http://cap.ntnu.edu.tw/

乘客嚇壞 「mom」在飛機上聽成「bomb」

機長說的是「媽在飛機上」(mom on board),有些乘客卻聽成「飛機上有炸彈」(bomb on board)。這種誤解導致西南航空公司一架班機24日發生一場小小的虛驚。

航空公司發言人說,這班飛機從巴爾的摩飛往紐約州長島麥克阿瑟機場途中,機長一時興起向乘客開玩笑的宣布,一名航空交通管制員的母親也搭乘這班飛機。他也祝她生日快樂。

但是,有些乘客把「媽」(mom) 一字聽成了「炸彈」(bomb),結果嚇得不得了。

空服員努力說明沒有出任何事情,可是飛機降落後,兩名乘客還是惱火的向安全人員投訴,促使聯邦航空管理局展開調查。(綜合外電報導/聯合晚報 2012/02/26)

中壢木匠的家 有老外聊天學英文

想要說得一口流利英語,卻苦無練習的對象嗎? 中壢市木匠的家關懷協會免費提供與外國人練習英文、free talk (自由對話) 的機會,鼓勵大家都能開口練英文,即使是第一次參加,生性害羞不敢開口的初訪者,這裡的外籍人士仍會熱情上前攀談,邀約加入對話群組。

台灣英文教育一向重讀寫、輕聽說,很多人紙筆考試一級棒,但要跟外國人對話時,卻又像得了失憶症,說不出話,害怕發音不標準被人笑,畏懼開口說英文。不過,在木匠的家可以拋開一切擔心,在這邊與其說是上課,還不如說是來交朋友,談笑間英文聽、說能力就默默提升。

English free talk 內容沒有限定主題,從國際間的政經大事,聊到日常生活上零碎小事,大家輕鬆用英文聊天,就算講得結結巴巴、怪腔怪調、文法顛三倒四、單字零零落落也沒關係,只要勇於開口,很快就會有人接話。

就算想說的話真的不知該怎麼用英文表達,也沒關係,大方拿出電子辭典,打開筆電上網搜尋,甚至會有程度較好的同學幫忙翻譯。

「聽力是我的弱項,聽到一連串的英文,腦袋就會呈現空白狀態,平常也很少有跟外國人對話的機會。」英文名字叫 Will 的說,10 月要考多益,自認筆試沒問題,就怕聽力測驗,現在一有時間就來惡補。

叫做 Roxanne 的則說,自從畢業後英文程度直線下滑,偶然在網路上得知有免費練習英文的機會,剛來時不敢開口,只會傻笑,但坐了一段時間後慢慢適應全英語對話環境,終於可以暢所欲言,「感覺抓回對英文的熟悉感。」,不少想惡補英語會話能力的民眾,獲益良多,英語能力明顯提升。

木匠的家歡迎大家免費學英語,English free talk 時間:每周二、三7:30~9:30 地點:中壢市福州街 35 號。(聯合報 2011/08/20)

為大學甄選備戰 林威呈拚出多益聽力滿分

目前就讀武陵高中高三的林威呈,高一時就已經在為大學甄選作準備,參加多益測驗得到790分,但他對此成績並不滿足,因此在升高三的暑假再接再厲,二度參加多益測驗,這次他考取865的高分,且聽力部分為滿分495分。

提早取得多益高分證書為甄選加分

因為將來大學的目標科系為醫學系,林威呈認為醫學系重視英文,且多益成績能夠在甄選中吸引教授目光,為備審資料加分,才在高一時就參加多益測驗,提早為大學甄選作準備;此外,有些大學系所對於擁有英檢證書的新生,有大一英文免修等相關規定,這也是吸引林威呈參加多益測驗的原因之一。

能夠在聽力測驗中拿取滿分,林威呈歸功於擔任高中英文老師的母親,從小他的母親就特別重視英文教育,尤其是在聽力和口說部分。因此他對於一般台灣學生較為懼怕的英語對話反倒是得心應手,有時在大賣場遇到外國人和店員雞同鴨講時,他也會主動上前幫忙。「跟外國人說話,臉皮厚一點就對了。」林威呈打趣地說道。

對於教育部計畫在大學學測中加考英文聽力,林威呈也抱持著肯定的態度。他表示,台灣的英文教育著重文法,因此學生普遍在英文聽力和口說部分較弱,「考聽力才是真正活用英文的方式。」

保持每天接觸英文的良好習慣

身為課業壓力繁重的高三學生,林威呈依舊會在忙碌中找尋時間接觸英文。他會在晚餐時間看電視上播的空中英語教室,寫功課時則是聽空英的mp3;他也規定自己每天一定要背一篇空英的單字,藉此補強自己較弱的英文閱讀。

喜歡運動的林威呈,由於國內對於 NBA 美國職籃和 MLB 美國職棒的相關消息較無進一步的中文翻譯,因此他會直接上官方網站瀏覽最新消息,他認為,英文好才能比較快得到第一手資訊。

他也勉勵每位正在跟英文奮鬥的學生,不要把英文當成一個學科來讀,英文是一個可以跟人溝通、開拓視野的工具,這樣才能將英文變成屬於自己的技能。(多益情報誌)

英檢閱讀 南部高中生勝出

語言訓練測驗中心昨公布五都高中生最新全民英檢中級初試 (聽力及閱讀測驗)成績,聽力平均皆高於通過門檻的80分,尤以台北市表現最佳,閱讀則由台南市、高雄市領先。北市、新北市、台中市高中生都是聽力成績遠優於閱讀,教師呼籲學英語時,聽說讀寫不能偏廢。

北市聽力成績最高

全民英檢中級初試考聽力及閱讀,滿分各120分,今年首次考試在上月舉行,3萬5千餘人報考,半數為高中生。

語測中心分析五都高中生英檢成績,聽力平均以台北市91分最高,台中、高雄85分,新北市、台南84分;閱讀以台南、高雄83分最佳,北市82分,台中及新北市皆低於80分。

北市、新北市、台中高中生的聽力成績遠優於閱讀,北市閱讀成績竟比聽力少9分,差距最大,台南、高雄則表現平均。語測中心組長劉玉霞表示,英語教學不宜重聽力、輕閱讀。

聽說讀寫不能偏廢

新北市中和高中英文教師郭慧敏分析,北部英語教學多元活潑,教材包括網路、電影等,南部較傳統、重閱讀,但學習紮實,也因此提升字彙量,呼籲學外語不能偏廢聽說讀寫。北市大直高中學生林駿宏說,英聽每周考,段考才考閱讀,可能因此影響成績。(2011/02/01 蘋果日報)

Rain 遇機關槍 結巴只會 You know

韓國小天王 Rain 為宣傳好萊塢新片《忍者刺客》(Ninja Assassin) 接受各國媒體訪問,電影公司準備了英文寫的Q&A題庫,讓他背答案,但遇到講話速度超快的記者,他一時語塞,緊張地直說:「You know (你知道),you know (你知道)。」與章子怡5年前在坎城記者會的糗態如出一轍。

27歲的 Rain 一連拍了《駭速快手》和《忍者刺客》兩部好萊塢片,英語聽力還不錯,但遇到長一點的句子,就會結巴。他在《忍》片飾演忍者仁藏,該片下周五在台上映。(蘋果日報/2009-11-20)

廣播學英語 發音更道地

亞洲大學外國語文學系副教授張湘君贊同聽廣播學英文,她認為對台灣學生來說,常聽廣播可讓英語聽、說能力變好,間接習慣英語連音,「聽力進步外,發音也會變好」,語調也更像外國人發音。

張湘君建議,學生可從廣播中挑選自己喜歡的歌,除了下載在隨身聽外,更要自己額外去做功課,「查單字、歌詞」,學些生活用語及鮮活用法,對爾後出國留學很有幫助,跟外國學生也更有話題聊。

台師大英文系教授張武昌指出,「學語言很重要的條件之一,就是英語環境要夠多」,很多父母把孩子送到國外,讓他們適應、熟悉全英語環境,學生為了生存,不得不開口講英語,久了就不會害怕說英文。

張武昌說,學英語有很多管道,聽英語廣播也是其中之一,只要是學生有興趣的,不管英文歌曲、英文新聞,只要保持強烈的學習動機,英語就會進步。

他表示,台灣現今也致力提升雙語環境,有越來越多元的全英語平台,提供給學生、民眾學英語,「學界當然是樂觀其成」,間接也可改變台灣過度僵化的英語教育。(聯合報/2009-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