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市英語演講 明德國一生摘冠

甫落幕的台中市的英語演講比賽,是由明德高中國中部國一學生劉宇寧獲私中組冠軍,純屬難能可貴。劉宇寧說,比賽前她準備 3 個題目,上台前 6 分鐘抽到「什麼使我快樂」為題演說,她把「HAPPY」變成 home、acting、people、play、yes 五大主題的「主題式」寫作。

據聯合報報導,劉宇寧的姑姑、阿姨已移民美國,表哥、表姊都是 ABC,因寒暑假玩在一起,常以英語溝通練習,說得一口好英語;她也努力向校內外師學習,並勤於閱讀和寫作,因此才有如此優異的表現。

據報導,指導老師管滿麗說,劉宇寧的演講文章面面俱到又有創意,加上豐富的肢體表達,有別於一般演講稿多是單一面向;她從自己興趣各層面發想演說,獲評審青睞。

劉宇寧分享學英語方法,「聽、說、讀、寫」依序才能引發興趣,就像說中文一樣,英語也要活用在生活,台灣學習多強調讀與寫,興趣很容易被「消滅」。

明德高中英語教學聘請外師搭配中師授課;校長林義雄說,教材內容與美國小五、小六教科書同步,語文資優班每週有 12 堂英語課,其中2堂課是訓練英檢,並設計「英語讀者劇場」。

宜蘭高中學生看洋片學英文 演講、作文厲害

全國高中英語演講比賽,宜蘭高中創佳績,楊令瑜獲北區優勝、陳庭萱佳作,陳思瑜作文佳作,台大校友會英語演講,陳誼家、林至浩包辦前兩名,李軒亦作文第 3,校長王垠昨天以披薩午宴獎勵。

外界過去印象裡,宜蘭高中學生的數理實力堅強,但英文因城鄉差距大,被形容是「阿奇里斯」的後腳跟,意思即是弱點與「罩門」,但近年來,學生的英文程度大幅提升,甚至成為學校亮點,最近全國高中、台大校友英語競賽均傳捷報,歷年成績最佳,師生士氣大振。

王垠昨天遵循傳統,舉辦午餐披薩宴慶功,獎勵得獎學生與指導老師,其中,全國高中英語演講比賽部分,在康立曄老師指導下,二年級的楊令瑜獲北區優勝,陳庭萱獲佳作,英文作文部分,詹芙娟老師指導的三年級學生陳思瑜獲佳作。

在第 14 屆宜蘭縣台大校友會英語演講與英文作文比賽中,老師張嘉雯、簡志翰指導的二年級學生陳誼家獲第 1 名,張嘉盈老師指導二年級學生林至浩獲第 2 名,英文作文比賽部分,康立群老師指導的三年級學生李軒亦獲得高中組第 3 名。

楊令瑜分享心得說,英語演講要注意發音、語調,動作自然,如果太做作,評審可能不喜歡;陳誼家說,她喜歡看電影,看外語片時,不看字幕,而是仔細聽劇中人語調、怎麼講,進步會快。

王垠指出,學校在英文課程多所設計,藉教學觀摩分享教學經驗,提升教師專業成長,學生學習多元,透過國際教育交流、英語村體驗等,提高廣度與深度。(聯合報 2012/01/06)

英語演講比賽冠軍 堅持每天讀

LTTC (語測中心) 與趙麗蓮教授文教基金會合辦英語演講比賽,昨天決賽,大專組和高中職組冠軍分別由台師大翻譯研究所一年級學生詹柏勻和台北市中崙高中學生曾雪瀾獲得,兩人學英語的態度截然不同,但優秀表現都獲評審肯定。

語測中心指出,這項比賽分初賽與決賽,初賽吸引近百位高中職、大學在校生參加,昨天各有 15 位高中職和大專學生決賽。

指定閱讀為趙麗蓮教授台大外文系退休前夕對畢業班的學生發表的 Farewell Address (臨別贈言),參賽者精讀之後,依各組比賽指定題目發表感言。

詹柏勻報名時是台大外文系四年級學生,現就讀台師大研究所,拿到冠軍,他認為是「肯定我每天都堅持讀英文的結果。」他高一開始養成每天「定時定量」接觸英文的習慣,每天一定挪出 10 多分鐘到半小時接觸英文,即使出國也不例外,至少也要翻翻英文報紙。

至於英文口語能力的培養,詹柏勻會將自己念的英文錄下來,因為「可正視自己的缺點」,如糾正自己的台灣腔等,也會面對鏡子下改進自己的儀態。

現在讀高二的曾雪瀾在美國出生,幼稚園後就回到台灣,她表示,因為當時英文是母語,「發音較好」,其實單字學得並不多,然而她認為英文「只是媒介」,不喜歡太嚴肅去學英文,採「輕鬆方式」讀英文。

她說,學校要他們讀英文雜誌或背 4500 個單字,她覺得「乏味」,她看自己喜歡的電影、小說及聽歌學英文,例如看英文電影時只開英文字幕,聽喜歡的英文歌,歌詞不懂的部分會去查字典,她還參加外國人很多的集會,練習口語。

語測中心表示,獲大專組、高中職組冠軍者,可得獎金 1 萬兩千元及獎狀,各組第二到五名也可獲獎狀與 4 千到 1 萬元不等獎金。(聯合報 2011/11/06)

大專英語演講 謝明宏奪冠

2011全國大專院校英語演講比賽昨天決賽,奪冠的政大英語研究所二年級學生謝明宏高中才開始喜歡英文,且努力學習,常常自己跟自己練習英文,在公車上聽到情侶對話會翻成英文,隨時隨地學英文。

台北扶輪社與空中英語教室舉辦的大專院校英語演講比賽,今年有100多人報名,經過初、複賽,有10人晉級決賽,參賽者當場抽出演講題目,思考3分鐘,立刻上場發表3分鐘即席演說。

謝明宏是屏東高中畢業,他表示,國中時「討厭英文」,「因為老師講英文我都聽不懂」,上了高中後,發現同學英文很不錯,因為不想輸,跟著同學聽空中英語教室,利用學英文的機會學了好多新知識,從此對英文非常有興趣。

謝明宏高三開始看時代雜誌、看BBC及CNN,大學考上中原應用外語系,為了創造學英文及講英文的環境,常常自己跟自己對話,有時對著牆壁,有時看著鏡子,對爭議性的問題特別有興趣,如同性戀、蓋核電廠、廢除死刑與否等,訓練用英文批判思考。

他說,「學語文就是要不斷練習,要把握機會一直練」,連爸媽用客家話吵架時,他都不放棄機會,當場翻成英文,因此還被爸爸罵。

謝明宏可獲台北到美國華盛頓特區來回機票加10天家庭住宿接待,價值10萬元,比賽獲第二名的是台大外文系一年級許淳涵,第三名是台大政治系三年級陳孝晟。

空中英語教室創辦人彭蒙惠是這次決賽的裁判,她表示,今年參賽者表現比去年好。台灣的孩子即使只有6、7歲,講英文很流利,英語能力不輸其他亞洲國家。(2011/03/27 聯合報)

過動小美 英文演講嚇嚇叫

小美是過動兒,自小不受父母喜愛,幸好在學校、養母陳瑞杏的耐心教導下,找回自信,這個暑假她參加永齡希望小學英文演講比賽,拿下第四名。

屏東家扶中心社工督導張延蕙說,面對過動兒要有包容心、耐心與愛心,找出他們的潛能。她說,過動兒因為心靜不下來,會讓人覺得無法控制。過動兒的想法是「凡事沒有商量餘地」,因此不論家庭或學校,對過動兒一定要有包容心。

屏東市信義國小輔導主任陳麗香說,以前學校安排小美參加社區課輔班,非得老師們架著她才去,如今她會自動自發上課輔。

張延蕙指出,過動兒若沒適時輔導,容易被貼上問題孩子的標籤而自暴自棄。校方也安排小美上永齡希望小學課輔班並請大專生擔任小美家教。陳瑞杏說,「她最聽大姐姐的話!」

張延蕙舉例說,近日協助過動、情緒障礙的男童「凱凱」舉辦「就是愛恐龍」畫展。凱凱異常好動,還會到處衝撞,卻在恐龍世界中,露出堅定自信的笑容,也讓大家看到無限的可能。(聯合報/2010-08-30)

英語演講王黃琮軒 讀小說練的

中正大學外文系四年級的黃琮軒,昨天在「2010全國大專院校英語演講比賽」決賽奪冠,從小就學英語的他認為,小時候應從遊戲中學習,大了以後,看有興趣的英文小說,錄下口說英文再修正,都是不錯的方法。

台北扶輪社與空中英語教室主辦的「2010全國大專院校英語演講比賽」,從初、複賽 120 多名參賽者選出9位,進行決賽,參賽者當場抽出演講題目,思考3 分鐘後,隨即進行 3 分鐘的即席演講。

黃琮軒兩年前也曾經參加過這項比賽,並未進入決賽,這次跟著學姐報名,參加比賽,沒有很多時間準備,抽到「要如何被人記得」的題目,他覺得很難,但最後卻得到第一名,讓他相當興奮。

黃琮軒指出,父母在市場賣菜,很注意他的學習,從幼稚園到小學六年級都讀雙語補習班,打下英文底子,並開始喜歡英文,高中讀英語雜誌,上大學後閱讀英文雜誌、英文小說,和看電影來提升英文實力。

黃琮軒強調學英文興趣很重要,他說,小時候每天都要補英文,一度覺得又煩又累,上了國中後英文學得快,才發現之前努力很值得,他認為,小時候學英文如能邊玩邊學,提高學習興趣,效果才會好。

黃琮軒多益考 925 分,雅思 (IELTS) 考 7.5 分,之前考了翻譯所,希望繼續深造。

黃琮軒說,大二以後可以挑有興趣、而且不要太難的英文小說來讀;他也會錄下自己的英語會話,再修正發音和文法,提升英語口說能力。

此外,第二名為陽明大學醫學系一年級的鄭凱元,第三名為政大英語教學所的謝明宏。(聯合報/2010-05-02)

看戰爭片學英語 打敗資優生

私立六和高中應用外語科一年級學生林柏宇,擊敗國立高中英語資優、高年級學生,奪桃園縣英語比賽高中職組 (演講) 第一名。

林柏宇的英語啟蒙是電影「搶救雷恩大兵」,他說,國小看DVD,覺得很酷,一看再看,家人發現他用「外星語」自言自語,「我還不會英語,模仿電影台詞的音對話」,中文字幕也不識幾字,他想聽懂對白,就去學英語。

林柏宇是軍事迷,國中每學期至少看7、8部軍事、戰爭的電影或影集,HBO自製影集「諾曼第大空降」他就看過4遍,習慣英語字幕,因為找不到戰爭片「黑鷹計畫」的中文小說,只好看原文書,他說,後來國外小說他只看原文版,「中文翻譯的失去味道」。

林柏宇曾被以為是「ABC」(美國出生、長大的華人),還有外國人驚嘆他一口流利英語,以為他是大學生。他說,國中讀六和高中國中部,他喜歡找外籍老師聊天,看電影幫助最大,「電影對白是道地美語,用字平常,不會做作」。

林柏宇說,以前玩線上遊戲「衝突世界」,很熟悉美蘇冷戰,與外國玩家線上對話、研究策略,當時沒有人發現他是國中生。

老師黃鳳儀說,林柏宇在學校很活躍,是熱音社團社長兼主唱,拍攝校園熱血短片,國中基測的英語科只錯1題,拿55級分。

林柏宇說,他是六和高中第一屆應用外語科學生,父母原本期許他讀普通科,拗不過他的堅持,他的目標是成為翻譯員。(聯合報/2009-04-14)

全國高中職英語演講賽 述說對世運會看法

第一屆「全國高中職英語暨外籍生華語演講比賽」昨天在高雄縣義守大學登場,100多位高中生展現流暢的外語表達能力,也運用豐富的肢體動作,述說年輕人對世運會的看法。

這項由高雄市政府教育局與義守大學聯合舉辦的全國高中職英語暨外籍生華語演講比賽,由義守大學校長傅勝利開幕,他鼓勵參賽學生盡情發揮,除演講內容要豐富外,更要運用豐富的「肢體」語言演出。

來自比利時的潘宜茹演說相當精采,她講述台灣與比利時不同的風情文化、各自崇尚的運動等。

她表示,台灣有很多好吃、好玩的地方,讓她累積許多難忘的回憶,她剛剛參加墾丁春吶活動,感受南台灣年輕人的熱情與南台灣特殊的海洋風情。

比賽分成高中、高職、英語教學實驗學校及外籍學生等4組,參賽者任選與世運相關題目參賽。經過1天激烈的賽程,33位選手脫穎而出,將參加17日的決賽,爭奪各組冠軍。(中央社/2009-04-08)

英語演講奪冠 賺到德國行

2009全國大專院校英語演講比賽昨天舉行,英語熟練到成為母語的政大學生陳仲聞奪冠,獲得德國來回機票及4周家庭住宿接待 (home stay),價值約13萬。

「2009全國大專院校英語演講比賽」,是由台北扶輪社與空中英語教室主辦,從初、複賽總共100多名參賽者中選出9名參與決賽,決賽必須在看完1分鐘無字幕影片後,隨即發表3分鐘的即席演講;裁判團多數為外籍人士並具企業家背景。

獲第一名的陳仲聞是土耳其語文學系一年級學生,幼稚園就學英文,爸爸還要他回到家就跟姐姐說英語,久而久之養成習慣,除了中文,他說:「英文也變成母語。」

陳仲聞國中就是英文演講比賽的常勝軍,國中和高中參加台北市英語演講比賽得第二名及第一名,3星期前才剛獲得政大英語演講比賽第一名,除了英文,還學西班牙文,比賽前2星期每天練習半小時,拿到第一,他說:「很驚訝。」

演講得到第二名是中山大學政治經濟系三年級的劉逸中,獎品為澳洲機票和2周家庭住宿接待,價值約8萬,第三名為台灣科技大學應用外語系三年級的孔繁偉,可獲香港機票和1周家庭住宿接待。

從小身經百戰的劉逸中,不論中文、英語演講比賽,甚至話劇比賽都第一、第二名,他認為昨天致命傷是演講主題沒有扣緊影片要傳達的團體合作,而偏向環保,才會只得亞軍。

他認為,過去自己參賽太順利,這次比賽對手很強,提醒他不能活在自己的世界。從小就學英文的劉逸中說,學英文最重要的是環境,不出國也可創造學習環境,他現在還在補習班兼課教托福及全民英檢等。

孔繁偉今年將跳級並赴美國賓州Temple大學讀英語教學碩士,去年選上ICRT校園記者,每天花2、3小時讀英文。小四開始學英文的他,很喜歡讀英文,大學時才開始參加英語演講比賽。

孔繁偉利用大量接觸各種英語書籍、雜誌和影片,增強英文能力,甚至反問自己問題,練習說的能力。

空中英語教室創辦人彭蒙惠也參與決賽評審。她肯定參賽者在英文發音、文法方面的表現,她表示,語言只是橋梁,可以看得更多更廣,但不是目的,因此不要追著時下的議題人云亦云,她鼓勵大家要多思考,提出個人的見解。(綜合中央社、聯合報報導/2009-04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