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清大 甄選擬參酌英聽成績

大考中心昨天首度試辦英聽測驗,多數參加考試的高三生都期待成績能用於明年的甄選入學。台大教務長蔣丙煌表示,將鼓勵各系所明年甄選招生時參酌英聽成績。清大副校長葉銘泉也表示,傾向參酌英聽成績。

但昨天的測驗為首度試辦,只有 1 萬 2 千多位學生參加,遠低於報考大學學測的 14 萬餘人;下一次考試要等到明年的 3 月 3 日,且可能還會限制報名名額,想考的學生不一定考得到。

大考中心主任牟宗燦表示,任何有關大考的重大改變,如增加採計科目,都會在 3 年前告知,以免學生應變不及。

但蔣丙煌認為,甄選參酌加分的條件很多,也有系所參酌英檢及其他英文能力檢測的成績,英聽只是作為參酌的條件之一,沒考英聽也沒關係。

蔣丙煌表示,大考中心辦的英聽,主要是考高中程度的英文,與其他英文檢測對象為上班族、商業人士不同,更適合大學甄選參酌。

成大校長黃煌煇表示,此次試辦英聽測驗的分數是否列入明年甄選大學的參考,將在 22 日大考中心召開的委員會中討論。

政大校長吳思華表示,若英聽測驗的信度、效度證明達一定水準,將開放各系所自行決定是否參酌。

台師大英語系副教授葉錫南表示,大考中心考英聽的時機已成熟,且現在的學生從小學、國中段考都考英聽,不會額外增加學生壓力。

台北市育成高中老師林芸亦表示,她教過非都會區的學生,他們多半沒考過英檢,大考中心的英聽較簡單,為「中間偏易」,且費用只要380元,也比別的檢測便宜。

試考的北一女、建中學生表示,40 題英聽題難度為「中間偏易」,雖有 2 題較具挑戰性,但他們全都答對。(聯合報 2011/09/19)

英聽測驗 「男聲語調怪」難度偏易 家長:省報名費 英聽英檢可整合

首次試辦的高中英語聽力測驗昨登場,12,000多人應試,雖未傳出重大違紀事件,但有考場因飛機經過或廟會燃放鞭炮噪音,而重播部分考題。昨應考者皆為高三生,有人認為題目難度中間偏易,但考題中的男聲語調怪且快,不易聽懂。高中教師指出,考英聽可引導英文教學更健全,是美事一樁。

大考中心昨首度試辦高中英聽測驗,12,268 人報名,201 人缺考,缺考率 1.68%。題型包含看圖辨義、對答、簡短對話與短文聽解,範圍是高一、高二的英語課程內容,成績採 A、B、C、F 四等級,F 代表不及格;成績單預計 10 月 2 日寄發,考生隔天就會收到。

大考中心主任牟宗燦說,昨無重大違紀事件,但台南一中試場因有飛機經過,高雄新興高中二間教室受廟會活動燃放鞭炮影響,皆重播部分考題。他指出,英聽測驗雖為試辦性質,但樂見各大學將其成績列為繁星推薦、個人申請入學參考指標。

台北市育成高中英文老師林芸亦說,目前升學考試並無英聽一科,許多老師和學生在高二後就不再加強英聽,試辦英聽測驗可引導英語教學聽、說、讀、寫均衡發展。

已通過全民英檢中級、昨應考英聽測驗的北一女學生胡乃文說,考題難度中間偏易,題型偏向生活化,但念考題的男聲連音太多、速度快,不易聽懂,女聲較無問題。今年得到英特爾國際科展2等獎的北一女數理資優班學生胡乃文,已保送上台大電機系,但爸爸還是鼓勵她來試考,了解自己的英文能力。

北市延平中學蕭姓考生、新北市南山高中劉姓考生則抱怨,教室電風扇聲音影響作答。大考中心回應,考前檢視教室電風扇音量,研判不至於影響考試,但會進一步瞭解狀況,並加以改進。

另外,台北市劉姓家長表示,讀國中的女兒最近才交 460 元考英檢初級,讀高中的兒子考英檢中級也交了 650 元,最近要複試還要交 1100 元,如果還要加考英聽,的確有些吃不消,希望相關的檢測整合,只要考一項就好。

高中英聽測驗 試辦資訊

◎測驗時間:每年3月、9月 (下次測驗時間為明年3/3)
◎測驗範圍:高中英語課綱一至四學期與英語聽講課綱內容
◎測驗題型:看圖辨義、對答、簡短對話、短文聽解
◎寄發成績:今年9/18測驗於10/2寄發成績單
◎單次報名費:380元
◎查詢網址:https://exama.ceec.edu.tw/enginfo
資料來源:大學入學考試中心 (綜合報導 2011/09/19)

英聽測驗/衝刺撇步 全天聽英文培養語感

面對高中英聽測驗,政大英語系教授陳超明呼籲考生不要緊張,平常心應考即可,這一兩天練習一下食、衣、住、行、育、樂等重要字辭,多聽聽英文,還是可以臨時抱佛腳。

大考中心表示,英聽測驗範圍以普通高中必修科目英文課綱 1 到 4 學期,及選修科目「英語聽講」課綱為範圍,涵蓋生活化、實用性主題,情境包括校園、家庭、公共場所、社交等,並著重日常生活的溝通功能,以高中英文常用 4500 字詞為主。

陳超明說,英聽需要平時累積的實力,這兩天如要衝刺,不論英語廣播或 CD,當成背景,不論吃飯、看書時都播放,不必很專心聽,但語感會好一點。

他也表示,測驗內容都是生活經驗,包括食、衣、住、行、育、樂等重要單字,可再聽聽並覆誦,尤其是動詞和名詞;時間、數字及方向等可再複習。

考問答對話時,5W 和 1H (人、事、時、地、物、原因及方法) 很重要。

北一女英文老師寧曉君建議,作答前可先快速掃描選項,從選項與聽力內容重複的關鍵詞做內容速記,最後仔細聆聽問題的焦點是人、事、時、地、物、原因、還是方法,可更有信心找出正確選項。

至於碰到圖片題,她指出,要善用圖片所有訊息,針對時間 (when)、地點 (where)、事物 (what) 做預測,聆聽內容的同時可以快速進行訊息確認,找出正確答案。

寧曉君也說,考生也可善用選項描述來預測,因選項訊息通常可提供許多相關主題的背景知識,可幫助聽者快速掌握聽力內容的大方向,測驗時也比較不會緊張。

寧曉君也建議,談話者的語氣還有情緒,如悲傷、開心、憤怒、興奮等,經常也是影響得分關鍵。

陳超明指出,英聽測驗需要全神貫注,建議考生要有充足睡眠,測驗時不要卡在某個字,尤其不要影響下一題作答。(聯合報 2011/09/17)

首次高中英語聽力測驗 今登場

大考中心首度試辦的高中英語聽力測驗,今天 (17日) 下午登場,共有一萬兩千多位考生在全台 8 個考區、10 個分區、336 個試場考試,前一天不開放看考場,大考中心建議考生早一點到試場。

大考中心副主任洪冬桂指出,這次測驗有 12268 名考生報考。考試時間共 60 分鐘,下午 2 時預備鈴響,考生入場聽取考試說明;2 時 20 分考試開始鈴響,考生不得再入場;3 時考試結束鈴響,鈴響前考生不得提前出場。

題型共有「看圖辨義」、「對答」、「簡短對話」及「短文聽解」4 種,各類都是 10 題,全部都是四選一的選擇題,共 40 題;前兩類各占分 20%,後兩類各分 30%。

英聽測驗原始得分滿分為 100 分,但測驗結果採等級制,分 A、B、C、F 四等級。

洪冬桂說,考試前不開放試場查看座位,但考生可先到該中心網站 (http://www.ceec.edu.tw) 查看各考試地點位置圖、前往交通方式及試場平面圖等資訊。

考生考試時應攜帶國民身分證正本,或有任一有照片的證件,如健保卡、駕照、居留證或學生證等,以供身分查驗。應備文具包括黑色 2B 軟心鉛筆及橡皮擦,答案卡不可使用修正液或修正帶。

大考中心說,測驗試題包括紙本試題及語音試題兩部分,語音試題由各分區學校主控播音室統一播放,考生可在考試開始鈴響前翻閱試題本,查看有無缺漏、汙損,作答時應將答案畫記在答案卡上。

洪冬桂指出,考試過程中如遇噪音干擾或其他突發狀況無法聽清楚時,請考生繼續作答,切勿慌亂,監試人員會記錄受影響的題號,考生也可於試題播放完畢後舉手反映。確定受干擾的題目,會在考試結束鈴響畢後,再重新播放,並應配合監試人員指示。(聯合報 2011/09/17)

高中英聽測驗 考試通知寄發

大學入學考試中心高中英語聽力測驗 (民國100年試辦) 將於民國 100 年 9 月 18日 (星期日),分別於 8 個考區,10 個分區,336 個試場舉行,共計有 12,268 人報考。

考試通知已於 9 月 6 日寄發,內含考生座位號碼及考試地點,考生如未收到或於考前損毀、遺失,可自行至該中心網站查詢或列印;試場分配表及詳細考試地點業已公布於該中心網站 (http://www.ceec.edu.tw),並提供網路及電話語音 (02-23643677) 查詢。考試通知所載之姓名、通訊地址等個人資料如有錯誤,請於考試當日攜帶國民身分證正本 (或有照片之健保卡、駕照、居留證、學生證之一) 向試務辦公室辦理更正。本次測驗相關訊息,請逕上該中心網頁「高中英語聽力測驗」專區或電 02-23661416 轉 608 查詢。

9月18日大學入學考試中心高中英語聽力測驗 (民國100年試辦) 考試作業時段如下:

下午2:00~2:20 考生入場及考試說明
下午2:20~3:00 正式考試時間

英文情境閱讀 掌握文意關鍵句

大考的英文考試,不管是哪種題型 (字彙、閱讀、綜合或文意測驗等) 都是要考對英文的理解能力。理解力有兩個基礎:一是字彙,二是閱讀力。很多人以為閱讀力是要先了解文法,與文法結合,其實文法是基礎,但不是最重要的關鍵。

看文章時,要看懂文句間的邏輯關係及對主題的熟悉度,才是關鍵。以高中生來說,文章中會有一些邏輯論述或上下文語意的理解等,因此字彙量、熟悉英文的表達方式以及對前後文的連貫性就非常重要。此外,要對某種情境的表達方式很熟悉,例如科普文章常用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根據研究)、”Researchers found that…” (研究者發現) 或 “The researchers believe that…” ,這些基本句型表達方式常出現在社會科學或自然科學的研究文章中,看到這類的句子就可以知道重點在後面 (that 所引導的句子)。

過去十年的大考文章,大約涵蓋十種情境文章:名人故事與軼聞、幽默故事與文學藝術、科學新知、城市風光與風土民情、社會新發現與議題、歷史與考古人類學、時尚、青少年心理與生活、生態與環保等。

文章類型包括定義、敘述、描寫及論辯等。熟悉文章,看多了就會。大量閱讀、熟悉各種情境的文章後,再看到相關文章就不會覺得很難,更有助文章理解。

從了解字彙、寫作的次序、遣詞用字、習慣的表達方式到句子的連貫等的閱讀方式,不只有助於了解文章,對克漏字、綜合測驗、文意測驗、篇章結構等都有幫助,現在考試都強調是完整的文章,即使是考字彙也要知道前後的邏輯關係。

要培養閱讀能力,就是要多看情境文章,要掌握文章如何表達及習慣性的用語,像人文的文章比較重視細節或文章的轉折等。像小說、故事中,通常會有些小細節,主角的喜怒哀樂、穿著打扮等。熟悉這些文章的表達方式,雖然有時會碰到不懂的單字,但是也可以透過文章的上下文,大致理解文意。 (政治大學英文系教授 陳超明/聯合報 2011/09/02)

英數達人賽 祭重金求金

民間團體舉辦的「兩岸英數達人競賽」昨天在兩岸十二個考區同步舉行,台灣及上海兩千多個小學生一較高下,比賽成績三月二十四日揭曉。去年總冠軍被上海隊伍拿走,台灣很漏氣。今年主辦單位提供十萬元獎金,準備給奪得團體金牌的台灣隊伍,希望藉此激勵學生,保住台灣顏面。

台灣及上海小學生參加的「兩岸英數達人競賽」,由全國學生學習成就測驗學會舉辦,今年第二屆,有上海一五六支及台灣二七六支,共四三二支隊伍參賽,每隊四人,加上個人賽學生,約兩千多人競逐。

全國學生學習成就測驗學會理事長何清人說,競賽題目約小六程度,團體賽包括計算或申論。競賽發起人、已故南華高中副校長陳榮農的夫人捐出十萬元獎金,頒給奪得團體金牌的台灣隊伍。頒獎典禮三月二十四日在台灣舉行。(2011/02/21 中國時報)

「太狠了」 國中小加考英聽 教部鼓勵聽說寫測驗 最快1月上路

教育部「提升國中小英語文教學成效計劃」上月定案,未來四年將耗資十億元推動此計劃,除增聘師資,並鼓勵國中小定期評量納入英聽、口說及書寫測驗,最快明年一月期末考實施。教育部雖不強制各校實施,但會將辦理情形列為補助與視導項目,有國中生抱怨增加英語學習壓力,「太狠了。」

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明訂英語聽、說、讀、寫能力,教育部統計,全國七成國中小的英語測驗已加考英聽,但現行英語教學仍較忽略聽說、書寫能力,明年一月起,分四年投入十億元提升英語教學成效,除增聘師資、舉辦教師在職訓練,另鼓勵學校在定期評量加考英聽、口說及書寫,預計明年一月的期末考實施。

不願具名的北市國中校長認為,國中學科成績將列為免試入學條件,英語口說、造句或寫作評分都應標準化。雲林縣樟湖國小家長賴德育說,他的孩子看到英語就頭痛,此政策會讓孩子壓力更大。高雄市李姓國三生抱怨:「太狠了,要補習還要增加時間練習英語聽說,壓力當然大,但沒辦法,只能配合。」

政治大學英語系教授陳超明認為,英語應視同游泳、騎單車,是一種能力,如測驗學生能否在購物情境下,清楚陳述要買的物品,評分以「過」或「不過」(pass or fail) 訂出門檻即可,無須詳盡計分,才能導正現行學習方法。

此外,教育部鼓勵學生參加英語能力檢測,正研議是否在高中職五專免試入學多元入學管道中,對通過英檢者酌予加分。明年一月免試入學簡章將發售,教育部中部辦公室表示,通過英檢是否列入免試入學加分條件,先由各校自訂標準。
教育部中教司長張明文說,升學制度改變是大事,以後要看有無更好做法,現先鼓勵各校定期評量納入英語聽說、書寫測驗,導正學習方法。新竹縣尖石國中校長林健明說,坊間英檢費用約一千至一千五百元,偏鄉孩子負擔不起,若要將把英檢列為加分門檻,教育部應補助費用。

提升國中小英語教學計劃

◎對象:全國國小、國中學生
◎內容:明年1月起,鼓勵國小段考、月考等定期評量加考英語聽、說,國中除聽說,另加考造句、翻譯
◎目標:
˙國小:可正確辨識、念出、寫出26個英文字母,可口說應用300個英語字彙
˙國中:能口說、書寫應用1200個英語字彙
◎研議:
˙增加國小五、六年級英語授課節數
˙國小英語課由三年級提前至一年級開始
˙英語檢測成績列為高中職及五專多元入學加分條件 (資料來源:教育部/蘋果日報/2010-11-23)

國小英數達人 上海、台北較勁

第三屆英數達人競賽昨天展開,首次邀請大陸學生組隊隔海對戰,考驗兩岸國小學生英、數程度與團隊合作。

英數達人競賽分為第一階段「數學個人競速賽」及第二階段「英數達人團隊賽」,其中個人競速賽與美國數學聯盟測驗同步,屬於國際賽。團隊競賽則採四人組隊方式解題,兩岸共1080位小學生參賽,包括上海匯師小學、逸夫小學及上海市民辦華育中學等大陸隊伍,在兩岸同步對戰。

台灣雖然有204隊報名,但挑戰兩岸組競賽的只有36隊,其餘參加國內組競賽。主辦單位表示,大陸學校很重視比賽,去年9月就選秀培訓,從台灣報名兩岸組的團隊數來看,兩岸同場較勁,台灣學校感受到的壓力很大。

測驗協會理事長何碧燕表示,英數達人競賽的題目十分靈活,且能貼近生活應用。建中數學老師曾政清指出,這次競賽的數學解題只要能解得有道理就會斟酌給分,鼓勵創意思考,特別設了「最佳解題獎」。

他認為數學解題應有多樣性,不該只有單一答案,現在國際趨勢亦是如此,台灣在題目設計及訓練上,也應更加靈活。(聯合報/2010-02-22)

技術待克服 英文擬加考聽說

國科會日前提案,為增進學生英文聽說能力,建議大學指定科目考試英文科加考聽力及口說題型,大學入學考試中心主任簡茂發表示,政策方向傾向辦理,但近10萬人同時進行英文聽說考試有技術困難,因此將研議朝分區、分時段方式舉行,但如何避免公平性爭議,還須研究。

簡茂發說,英文聽力與口說能力非常重要,國內學者都有共識,大方向是要加考聽說,但現階段要近10萬人同時考試聽力和口說題型,會有硬體設備不足及噪音干擾問題,執行上有困難,目前正研議把考試規模變小,以分區、分時段方式實行。

政治大學英文系教授陳超明說,贊成指考英文科加考聽說能力測驗,可導正目前多數學生只背文法、單字,卻不會、不敢說英文的現象,但分區、分時段須有配套措施,為避免不同試場或時間考會有題目不同和情境不一樣的差異,分數應轉換為級分制,只讓同一時間、情境下應試的考生做去排比,以免不公平,且聽說能力成績只作為入學門檻,不用於志願排序,以免考生壓力太大。

建國中學一年級學生彭昶瑜說:「聽力及口說若不在同一時間舉行,強烈懷疑公平性,即使同時舉行,器材出問題、噪音等外在因素,都可能干擾考試,造成結果不公,採計全民英檢成績比較客觀。」

對學者建議採級分制及入學門檻,或改用全民英檢成績,簡茂發說,須進一步研議。(蘋果日報/2010-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