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ient for Google Translate v4.4.350 – Google 翻譯服務客戶端軟體

Google Translate Client 是一款利用 Google Translate 翻譯服務所開發的客戶端翻譯軟體,可將 Windows 作業系統幾乎所有應用程式 (如 Outlook, MS Word, Internet Explorer, Firefox 等等) 中的文字翻譯成想要的語言。

Google Translate Client 安裝後,程式會常駐在系統工作列,使用者須先設定翻譯的目標語言,而原始語言則會自動偵測。使用者可以在瀏覽器中用鼠標選取文字,之後文字旁邊會顯示一個字母 G 的圖示,點擊圖示會立即出現翻譯結果,而翻譯結果區下方有一些選項,如將翻譯結果複製到剪貼簿等。由於這款軟體是使用 Google 翻譯服務來進行翻譯,因此網路必須處於連線狀態。Google Translate Client 支援 50 種以上的語言。

若要在其他應用程式中使用 Client for Google Translate,那麼須先使該應用程式變成作用中,然後再點擊系統工作列上的 Client for Google Translate 圖示以便針對該應用程式啟用 Client for Google Translate。此外,這個程示還可當一般的翻譯軟體使用。Client for Google Translate是一款免費軟體,不過開發者還提供一款付費的 Pro 版本,區別在於後者還支援維基百科 (Wikipedia) 的文章且有詞典功能。

Client for Google Translate 官方網站下載頁面

Client for Google Translate 檔案下載 (2.26MB) (英文軟體 — 4.4.350 版)

不敵維基 微軟百科快倒了

微軟正計畫結束營運不佳的Encarta線上百科全書;網友自由撰寫的維基百科(Wikipedia) 已經嚴重壓縮其他線上百科的生存空間。

身為美國軟體業龍頭的微軟宣佈,將在10月31日關閉日本以外的所有Encarta網站;日本Encarta服務將到12月31日才關閉。

微軟30日在Encarta網站宣佈,「傳統百科及參考資料的市場已經完全不同,現在的消費者尋找與使用資訊的方式,已經和以往大不相同」。

微軟1993年推出時,目標是挑戰「大英百科全書」(Encyclopedia Britannica) 等傳統參考書籍。2001年維基百科問世後,Encarta就變得乏人問津;維基百科允許網友持續更新或修改定義,但Encarta的修改建議必須經過繁複編輯審查才能納入。(法新社/聯合報/2009-04-01)

助維基免費營運 全球網友籌2億

拜全球網友紛紛解囊之賜,維基百科 (Wikipedia) 已籌得600萬美元 (台幣2億),免於必須對網友收費或利用廣告維持營運。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報導,維基百科創辦人威爾斯 (Jimmy Wales) 去年12月下旬透過網路呼籲全球網友相助,以免維基百科為維持正常營運而被迫刊登付費廣告或向網友收費。訊息刊出後,全球各地的熱心網友紛紛慷慨解囊。

負責經營維基百科的公益組織維基媒體基金會 (The Wikimedia CORR Foundation) 表示,大約5萬名網友短短8天內即捐款200萬美元,捐款總人數超過12萬5千人。這些捐款將用於提升維基百科使用的軟體、伺服器與網路寬頻。

維基百科成立於2001年,以不刊登收費廣告為宗旨,這使得網友捐款成為它維持正常營運的重要關鍵。維基百科目前是全球排名前10的熱門網站,推出後的募款能力快速提高,2年前募得130萬美元,去年籌得220萬美元。

去年3月,維基百科獲得史隆基金會的300萬美元捐款,分3年逐筆給付;12月,史丹頓基金會捐款89萬美元,供維基百科強化網友上網編輯的便利性。(每日電訊報)

從 blinged-up 談 Urban Dictionary

最近讀到一篇名為 “World’s most blinged-up bike” (世界最貴氣的腳踏車) 的文章,標題中的 blinged-up 對筆者來說是個生字,雖然從內文中筆者可以推敲出它大概的意思,但為求精確,筆者還是去查了多本平面英漢和英英辭典以及一些著名線上字典,但都找不到這個字,甚至查閱手邊一本俚語辭典,也是無功而返。

於是透過 Google 進行搜尋,發現有好幾萬個網站使用了 blinged-up,但它們大多是在文章中使用這個字,並沒有定義。經過鍥而不捨的點閱後,終於讓筆者在 Urban Dictionary 這個字典網站中找到了 blinged-up 的定義,與筆者推論的意思一致;雖然這個字還有其他意思,但主要意為「昂貴的」(expensive)。

Urban Dictionary 為俚語辭典,與 Wikipedia 一樣,它的內容 – 對字典來說是詞條 (entry) – 是由網友來編輯、定義加入的,不過在正式成為該字典的詞條之前,須先通過一個頗為嚴格的審查或查證過程。自 1999 年以降,Urban Dictionary 已收錄 3,345,683 項字詞的定義。這個線上俚語辭典甚至被「時代」(Time) 雜誌評選為 2008 年最優質的 50 個網站之一。日後網友若對於英文歌詞、電影中的對話、青少年次文化用語或其他領域的俚語有不懂的字,不妨試試這個網站,說不定就讓您找到解答。

Google專家百科Knol 23日上線 維基迎戰

經過七個月試驗,搜尋引擎龍頭Google 7月23日正式推出專家版線上百科「Knol」。Knol訴諸權威,由專業人士署名撰寫內容並負文責,為其最大特色。

Knol取自Knowledge(知識),是「一個知識單位」(a unit of knowledge)的意思。Google去年十二月起邀集專家試寫,現在自認對某一知識領域有專精研究和相當認識者,都可以上Knol闢寫條目。Knol的網址為knol.google.com

Knol和維基百科(Wikipedia)最大差異是維基作者不具名且幕後編審,Knol則規定作者具名,可附註職業,還可以貼上照片,而且文責自負。Google會查證作者身分,但不篩濾和編修內容,也不為文章正確性背書。

維基的條目不限單一作者,可以是多人合作的成品,且可以隨讀隨改。Knol則走「適度合作」路線,融部落格式個人意見和維基集體編修於一爐。

另一明顯差異是,Knol撰文者可和Google共享廣告收入,進帳數千美元都有可能。

維基現有條目七百萬。Knol則僅有數百條目,許多是醫學類。但維基對絲毫不敢掉以輕心,同日推出美國哈佛與史丹福兩所大學醫學院支援的線上醫學百科Medipedia迎戰。(取材自udn.com)

維基百科全書9月上市 作者達90,000人

據英國《衛報》7月22日報導,線上百科全書維基百科(Wikipedia)將首次發售印刷版本—英文版《維基百科全書》第一版,收錄5萬個詞條。該書的作者多達9萬人,僅作者名單就長達27頁,從而創下印刷書所列作者名單數量的新世界記錄。《維基百科全書》第一版將於9月上市,定價19.95歐元(約合32美元)。

《維基百科全書》第一版的編輯比特瓦洪(Beate Varnhorn)博士表示,推出印刷版旨在出版與時俱進的讀物。因此,收錄的許多詞條都與當前大家所討論的內容有著密切關連。就某種意義而言,維基百科印刷版可謂「緊追時尚潮流」。這意味法國第一夫人卡拉布魯尼(Carla Bruni)、遊戲網站任天堂的Wii、美國家庭情境喜劇以及英國男星休勞瑞(Hugh Laurie),都將在《維基百科全書》第一版中佔有一席之地。

據報導,出版商每售出一本書就將向德國維基百科機構支付1歐元的版權費用。與網路版維基百科一樣,這本百科全書的出版也無須獲得許可,也就是說書中內容可以傳播、複製,甚至做商業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