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到底有無必要設英語畢業門檻? 教育部次長林聰明說,國際交流頻繁,有必要要求大學生英語能力,會請大學在招生簡章就明訂英語畢業門檻,以免引發爭議。大學看法分歧,清大及清雲科大認為不該設門檻,交大及淡江支持設門檻。
林聰明說,全球化時代,在國際上發展要有一定英語能力。教育部鼓勵各大學自訂英語畢業門檻,但應在招生簡章或必修課程明訂,如果學生入學後才知道有英語畢業門檻,會引發爭議。
清雲科大的英語畢業門檻是通過全民英檢初級 (國中畢業程度),但每年通過者僅約兩成。校長李大偉說,八成學生達不到,學校還要開很多英語課程讓學生補修學分,因不另外收費,增加很多辦學成本。他認為,很多技職體系學生國中、高中就放棄英語,要他們在大學通過英語門檻檢定,「不切實際」。
清大沒有全校統一的英語畢業門檻,各系自行決定怎麼做,有的系設門檻、有的系沒有。
清大副校長葉銘泉說,同校不同系的學生,畢業前應達到的英語能力不同,沒必要設統一門檻。
「如果規定學生要通過校外的英語檢定,很多人會去補習,因應考試的學習,成效一定不好。」葉銘泉說,通過檢定的人不見得在生活中可流利使用英語,清大是在課程及教學設計中,讓學生學到用得上的英語能力。
交大則要求學生要通過相當於全民英檢中高級 (大學畢業程度) 才能畢業,以九十八學年度為例,四成六通過檢定,在國內大學排第二名。教務長林進燈說,有目標,學生就會努力達成。
私立淡江大學規定學生要通過相當於全民英檢中級 (高中畢業程度) 的檢定才能畢業,目前通過率不高,低於五成。但教務長葛煥昭說,設定門檻多少還是有些功效。(中國時報 2011/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