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台灣全球化教育推廣協會 (GEAT) 對英語文相關系所所做的一項調查,31.5% 的受訪系所面臨招生人數不足的問題,其中不乏公立一般大學,顯示高中生或家長在選擇大學志願時,對英語文系卻步,2007 年以來更已有 8 個系所關門大吉、9 所學校的應外系或應英系改名成觀光系等,顯示英語文系所正面臨存廢與轉型危機。
台灣全球化教育推廣協會執行長陳超明指出,台灣需要的是國際化人才,而非過多的英語老師,希望各大學別再把英語系當成「英語教學系」。
台灣全球化教育推廣協會指出,全國 161 所大學校院中,有 126 所學校設有英語文相關系所,102 學年在學總人數 5 萬 1482 名 (含碩博士生),101 學年畢業人數 1 萬 1535 名,人數龐大;英語文系所的未來發展影響許多產學發展、外語系所招生率及畢業生就業前途,不容忽視。
陳超明指出,七、八零年代,英語文系畢業生大都成為台灣貿易的先鋒,如今隨著各學系強調學生英文能力,讓英語文系畢業生在就業市場不再吃香。
GEAT 針對全英語文系所做的問卷調查,受訪系所包括公私立一般大學、科技大學與專科學校。根據回收 74 份的有效問卷,31.5% 的受訪系所面臨招生人數不足,其中不乏公立一般大學;在課程的規劃上,79.7% 的英語文系所仍以「英語教學」為重點,「觀光旅遊與會展」、「文學」排 2、3 名;一般大學較著重文學、語言學,科大則較重視觀光、外貿,而畢業生就業選擇前 3 名依次為:英文語文教學類、國貿商管類及觀光旅遊類。
陳超明指出,今年以來已有 8 個英語文系所關門大吉,9 所學校將「應外系」或「應英系」轉型改名為「觀光系」或「商務暨觀光英語系」等科系。
英語文系從學校到學生都把「教英文」設定為未來就業目標,但國內目前有 2.3 萬流浪教師,顯示英語文系畢業未必能當上老師;調查也發現,4 成受訪者認為目前英語文系所面臨的最大挑戰為英語文系所學生實習機會難尋,而 26% 的受訪系所也有師資不足的窘境。
高雄師範大學英語系主任李翠玉表示,該系有一半學生想當老師,但系上語言教學技能課程只佔 50%。她也同意,隨著大環境改變,英語文相關科系必須找到新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