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各大學英語系所 3成面臨招生不足 8英語系所關門

根據台灣全球化教育推廣協會 (GEAT) 對英語文相關系所所做的一項調查,31.5% 的受訪系所面臨招生人數不足的問題,其中不乏公立一般大學,顯示高中生或家長在選擇大學志願時,對英語文系卻步,2007 年以來更已有 8 個系所關門大吉、9 所學校的應外系或應英系改名成觀光系等,顯示英語文系所正面臨存廢與轉型危機。

台灣全球化教育推廣協會執行長陳超明指出,台灣需要的是國際化人才,而非過多的英語老師,希望各大學別再把英語系當成「英語教學系」。

台灣全球化教育推廣協會指出,全國 161 所大學校院中,有 126 所學校設有英語文相關系所,102 學年在學總人數 5 萬 1482 名 (含碩博士生),101 學年畢業人數 1 萬 1535 名,人數龐大;英語文系所的未來發展影響許多產學發展、外語系所招生率及畢業生就業前途,不容忽視。

陳超明指出,七、八零年代,英語文系畢業生大都成為台灣貿易的先鋒,如今隨著各學系強調學生英文能力,讓英語文系畢業生在就業市場不再吃香。

GEAT 針對全英語文系所做的問卷調查,受訪系所包括公私立一般大學、科技大學與專科學校。根據回收 74 份的有效問卷,31.5% 的受訪系所面臨招生人數不足,其中不乏公立一般大學;在課程的規劃上,79.7% 的英語文系所仍以「英語教學」為重點,「觀光旅遊與會展」、「文學」排 2、3 名;一般大學較著重文學、語言學,科大則較重視觀光、外貿,而畢業生就業選擇前 3 名依次為:英文語文教學類、國貿商管類及觀光旅遊類。

陳超明指出,今年以來已有 8 個英語文系所關門大吉,9 所學校將「應外系」或「應英系」轉型改名為「觀光系」或「商務暨觀光英語系」等科系。

英語文系從學校到學生都把「教英文」設定為未來就業目標,但國內目前有 2.3 萬流浪教師,顯示英語文系畢業未必能當上老師;調查也發現,4 成受訪者認為目前英語文系所面臨的最大挑戰為英語文系所學生實習機會難尋,而 26% 的受訪系所也有師資不足的窘境。

高雄師範大學英語系主任李翠玉表示,該系有一半學生想當老師,但系上語言教學技能課程只佔 50%。她也同意,隨著大環境改變,英語文相關科系必須找到新的定位。

台大交大甄選 不計英聽門檻

104 學年度起,大學甄選入學將首次開放各科系採計英語聽力測驗成績為檢定科目,大學可自行決定是否採計。不過,台大和交大都不採計英聽成績。

台大註冊組主任洪泰雄表示,台灣並沒有雙語教學環境,英聽需要有環境每天練習。目前高中師資或設備都有嚴重的城鄉差距,學生要加強英語只能去補習,但有些偏鄉連補習班都找不到。

大學甄選入學委員會和大學考試分發入學委員會,日前公布採計英聽檢定的校系和檢定標準,約 1 成校系採計高中英聽成績。繁星推薦約 39 校、152 系採計英聽。個人申請部分,約 38 校、141 系採計英聽。考試分發部分,約 37 校、146 系採計英聽;採計校系大多以 B 級「大致聽懂」程度為門檻。

採計英聽科系最多的是政大,共 11 個科系,集中在外語學院,包括外語、韓語、日語和歐語系等,門檻都設 A 級「幾乎完全聽懂」。

英聽成績分 A、B、C、F 四等級,過去僅列為大學申請備審參考資料,104 學年起開始納入採計科目,即英聽未達特定等級就無法申請部分校系。明年參加大學甄選入學時,若想念的校系訂有英聽門檻,但成績未達英聽門檻,即使學測成績考得再好,都不能申請或推甄。

嘉縣偏鄉小校化身山中英語村

嘉義縣竹崎鄉的文光國小 2011 年遭到併校,但在縣長張花冠領導的縣府團隊努力下,如今文光國小已被改建成國際英語村,校舍在翠綠山巒襯托下有如歐式城堡,首批進入英語村的 60 名學童,對於情境教室的學習環境更是興趣盎然。

據《蘋果日報》報導,文光國際英語村依搭機、出入關、機上點餐、入住飯店、超市購物等設置一間間的情境教室,有 3 位外籍、4 位本國籍老師一旁指導;許多學童沒搭過飛機,對於出入關及機艙情境教室都覺得十分新奇有趣。

文光國小遭併校後進行轉型籌設為國際英語村,2012 年獲台塑企業捐獻 5674 萬元認養校舍重建、縣府自籌 790 萬元進行景觀改善及添購教學設備,今年 5 月 26 日起展開為期 3 梯次 (每梯次 5 天 4 夜) 的試營運。

張花冠表示,提升小朋友競爭力與拓展國際視野,語文是不可或缺的工具,文光英語村提供下一代優質的英語學習環境,來到英語村,就像搭飛機到了國外。

技職生英語集訓 多益進步290分

台灣科技大學接受教育部委辦,暑假期間為 137 位技職學生舉辦「暑期英語密集訓練班」,經過 4 周訓練後,學生英語大幅進步,約 1/4 的學生,多益成績進步超過 100 分。

其中台北護理健康大學學生黃琇冠,下個月將到澳洲實習,她利用出發前 1 個月拚命念英文,短時間內多益成績進步 290 分,是所有學生之冠。

台科大應用外語系主任陳淑嬌表示,英語密集班一天上課 12 小時,連續上 4 周,所有學生都住宿,而且採全英語環境,課程包括職場英語、面試英語、科技英語、商業簡報、會議英語等,學生下課後還有 TA (教學助理) 陪伴指導。

陳淑嬌表示,密集學習下來,學生的英文都有顯著進步,最後測出的多益成績平均為 589 分,不僅比上課前的成績,平均進步了 62 分,也超過台灣大專生多益平均分數 557 分,其中 1/4 的學生進步超過 100 分,其中 7 人進步超過 200 分。

進步最多的黃琇冠說,在學校盡量多修英語課程,但口說與聽力還是需要加強,很擔心到澳洲會不適應,因此在老師推薦下參加英語密集班。

黃琇冠說,全英語環境一開始很不適應,但 TA 會以生活化的方式讓他們接觸英文,例如吃飯看英文字幕的外國搞笑短片,下課後會在每個人的臉書 po 隔天用的單字,還附上例句與詞性變化,單字一下子學到很多,大量學習後,讓黃琇冠的多益成績從 320 分進步到 610 分,4 周提高了 290 分,讓她對去澳洲實習更有信心。(聯合報 2013/07/27)

大學49系改名、新增 全英語授課夯

大考中心統計,新學年共 49 個大學校系改名或新增,包括文化、靜宜、大葉大學都新設全英語授課的「學位學程」;部分改名科系強調雙專長,將來不管考公職證照或當上班族,競爭力大增。

包括淡江、元智、逢甲、義守大學及台大,目前都設有標榜全英語教學的專班或學院。靜宜大學管理學院新學年也成立「寰宇管理學士學位學程」,專業課程全英文授課,且畢業前須出國研修一年。

靜宜大學強調,該校是國際交換學生計畫 (ISEP) 在台唯一會員學校,ISEP 會員全球多達 3 百餘校,加上靜宜的全球姊妹校也有 2 百餘所,就讀寰宇管理學程,不必擔心將來出不了國。

至於文化大學商學院今年也整合 6 個系的師資,新設「全球商務學位學程」,將同時招收本地、外籍生,課堂上一律全英文溝通,學生同樣有機會出國交換,並輔導畢業後就讀國外研究所,也可直攻「4+1」的碩士課程。

每年都有不少大學校系改名,今年有幾個改名校系強調培養雙專長,例如交大資訊與財金管理學系,8 月起更名為「資訊管理與財務金融學系」,整併原本的財金所與資管所,加強培養既懂財金知識、又會寫程式的跨領域高手,畢業生不愁出路。

實踐大學高雄校區的會計資訊系,將改名「會計暨稅務學系」。系主任李洙德說,著眼稅務是會計人員必備知識,但以往會計系都無完整的稅務課程,尤其稅法特別重要,卻常由經濟系的教授上課,不夠到位。

李洙德說,該校因此更名,加強稅務、稅法方面的課程,學生以後到民間公司上班,會更受歡迎;且報考國家證照或公職考試,錄取機會也倍增,除可報考會計師、記帳士及公職會計類科,還可報考高普考、地方特考、稅務特考等公職財稅行政類科。

大學指考預計 18 日寄成績單,24-28 日填志願,考生想了解有哪些新增科系,可查詢大考中心網站 (www.ceec.edu.tw) 的「漫步在大學」。

★ 另外,為幫助國內教學資源缺乏地區的國中、小學弱勢學生提升英語學習興趣,教育部招募約 350 名海外華裔青年,暑期返台進行兩周的英語學習營教學服務,預計至少有 2442 名學生受益。第一周培訓合格者的海外青年,已從前天開始投入全台 50 所學校英語教學。(聯合報 2013/07/10)

教室變機艙 用英文點餐

國小校園有飛機客艙、夜市攤位、布袋戲舞台等情境教室,由外籍老師帶領小朋友全程講英文。北市民權國小英語學習情境中心 27 日上午開幕,免費提供給其他國小申請,該中心至少有兩名外籍老師帶領,預計明年底北市 12 個行政區,都各有一間英語學習情境中心。

來自紐西蘭與南非的外籍老師,上午在英語學習情境中心推著餐車,逐一詢問小朋友想要吃什麼餐點和飲料。這是模擬飛機機艙的情境,雖然小朋友對講英文有點膽怯,但都能聽懂,甚至會開口點一杯果汁。

民權國小校長紀清珍表示,學習情境中心的機艙還分經濟艙與商務艙,座椅由中華航空公司免費提供,從桃園倉庫搬回學校,華信航空還提供兩件空服員制服,讓外籍老師穿上,真實模擬機艙情境。學校也要求進入情境教室的學生,都要開口說英文。

除了機艙情境,中心還模擬診所、饒河夜市與松山慈祐宮。紀清珍表示,希望以松山周邊的景點模擬英語情境,讓小朋友有熟悉感,以後遇到外國人,能說上兩句,真正達到開口說英文的目的。

台北市教育局規畫,明年底以前將完成 12 座英語學習情境中心,其中民權國小是第七座,將優先提供周邊國小四到六年級的小朋友使用。台北市教育局長丁亞雯表示,每一個情境中心都有兩名外籍老師、兩名本國籍老師,一起規畫課程並模擬各種情境對話。

民權國小六年級的小朋友林昱丞表示,已到過情境中心多次,一開始很擔心講錯,有點害怕說英文,還事先背了一些句子才敢進去,但經過幾次練習後,他已經可以用英文介紹夜市美食。(聯合晚報 2013/05/27)

老師組團前進偏鄉 免費教英文

台南市一群英語老師組成「JAM果醬英語行動團隊」,兩年來每月第二周的周六上午,到屏東縣內埔鄉隘寮國小免費教小朋友英文,來回逾 150 公里路程、2 小時車程,一點不喊苦,他們說看到學生不再排斥英語,就是最大的回饋。

「JAM果醬英語行動團隊」團員有從科技業退休的黃建榮與妻子美語老師鍾明英 (Mindy),加上志同道合的英語教學夥伴陳秀禎 (Amy)、林甄萍 (Joyce)、林綾綉 (Sally)、羅敏禎 (Michelle) 與 Kelly 等人。

黃建榮擔任司機,開著 7 人座廂型車,每月第二個周六上午從台南市出發,到內埔鄉隘寮國小展開「每月吃一次果醬」的免費英語課輔,分 3 班,低、中、高年級共 60 多名小朋友參加。

鍾明英說,一開始構想「開車到偏鄉說中文故事」,後來在誠品的閱讀種子營認識屏東陽光課輔班老師,才發現原來偏鄉英語師資缺乏,因此決定善用專業,協助偏鄉孩童縮短城鄉差距。

學校昨天舉辦母親節活動,果醬團隊設計英語闖關遊戲,「猜猜看、驚奇屋、配對遊戲、拼圖遊戲與拼字大考驗」,全程英語對話,學生們玩得不亦樂乎。

果醬團隊每學期設定不同主題,包括心情、天氣、色彩等,這學期主題「食物」,上個月還帶小朋友動手做披薩,Amy 說:「英語教學生活化、遊戲化,融合小遊戲,有助引發學習動機。」

六年級學童黎桐鳴說,以前不敢說英文,「說錯會被老師罵」,現在敢用英文跟外國人對話,也願意花時間背單字片語,找到學習英文的樂趣。

隘寮國小是所不到百人的小校,校長林明泉說,偏鄉英語師資缺乏且不穩定,感謝外部資源協助,學校將編撰「英語學習手冊」,每周五晨會時,邀小朋友上台練習英文對話,讓英文融入生活。(udn.com/2013/05/12)

課本變劇本 新生國中演戲學英文

不少國中生討厭英文,台東縣立新生國中英語科老師蔡佩玲,搭配讀者劇場教學方式,讓學生學英文就像演戲。很多學生覺得很有趣,甚至參加全縣英語朗讀比賽也有不錯成績。

教育部昨天舉辦國中活化教學列車記者會,邀請蔡佩玲分享活化教學方法。蔡佩玲說,傳統的英語教學強調依進度授課,「老師被進度綁架,」課教完了,並不代表學生都學會了,且未學會的學生被迫朝下個進度學習,最後只會因跟不上而放棄英語。

蔡佩玲採異質分組,讓程度較好的學生帶領程度較弱的學生,且減少教學的時間,一堂課中有 20 分鐘要練習說英文。

「讀者劇場」是蔡佩玲的教學方式之一,她將課文及相關教學內容轉化為「劇本」,學生藉由閱讀英文劇本及角色扮演,練習聽、說、讀、寫,班上所有學生都要上台說英語。

今年 9 年級的楊勛說,在上國中以前不是很喜歡英文課,但上台用英文演戲,覺得英文是一個溝通的工具,相當有趣,後來爭取參加全縣英語朗讀比賽,也獲得優選的佳績。

9 年級學生陳又莊表示,班上採分組教學,她體會到教學相長的好處,且以表演方式學英文,上英文課也不會想睡覺;另一位 9 年級學生林芯而表示,現在碰到外國人用英文詢問及打招呼不會害怕,還可簡單對話。(聯合報 2013/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