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會考首次採計英聽 佔總分20%

國中會考明、後天登場,共有 28 萬多人報考,今天下午 3 到 5 時開放查看考場,但不能進入教室。今年會考最大變革,是首次採計英聽及數學非選擇題的成績,分別佔英、數兩科總成績的 20% 和 15%,在若干競爭激烈的都會區,可能成為致勝關鍵。

會考明考社會、數學、國文及寫作測驗,後天考自然、英語 (包括閱讀和聽力)。台師大心測中心副主任曾芬蘭指出,各科難易適中,平均答對率設定為 5 成到 5 成 5。

曾芬蘭指出,英聽考 25 分鐘,題數總共有 20 到 30 題,每題播放 2 次,第一次播完先停頓幾秒,考生若聽得很清楚,就可作答;第二次播完,再停頓幾秒,然後跳到下一題。

英聽佔英語科總分 20%,分成「基礎」、「待加強」兩級,沒有「精熟級」,心測中心會依聽力佔 20%、閱讀佔 80% 比率,換算出英語科整體加權總分及 3 等級 4 標示;聽障生免考英聽,依閱讀測驗答對題數換算出 3 等級 4 標示。

國中教育會考網站:http://cap.ntnu.edu.tw/

統測英文非選部分 5題型最多佔20分

104 學年度四技二專統一入學測驗 (統測) 將於 5 月 2 日及 3 日登場,共同科目英文科今年首度加考非選擇題。技專校院入學測驗中心指出,准考證已寄發,4 月 22 日將於網站開放查詢全國考試地點及試場號碼。今年共有 13 萬 6340 人報名統測,創歷來新低,較去年減少 6 千多人。

技職學生英文程度普遍較差,為提升技職學生英文能力,統測外語群專業科目英文科前年率先加考非選,統測共同科目英文科今年起也要加考非選。英文總分 100 分,選擇題至少佔 80 分,非選題最多佔 20 分,考試時間 100 分鐘,題型包括填充、英譯中、中譯英、句子重組及句子改寫等 5 種。

測驗中心指出,四技二專統測去年有 14 萬 2573 人報考,今年只剩 13 萬 6340 人報名,較去年少了 6233 人,考生 22 日可到技專校院入學測驗中心網站查詢全國考試地點及試場號碼。

明年會考英聽第二天考 只有基礎、待加強2等級

明年國中教育會考英語科聽力測驗將首次採計成績,負責試題研發的台灣師範大學心測中心表示,英聽將與閱讀測驗分開考試,且為避免遇到設備出包要重播延誤下一考科等狀況,決定把英聽改到第二天考試最後一科才考,其餘科目也因此順序大幅調整。

據《蘋果日報》報導,明年國中教育會考英語科英聽測驗將正式計分,台師大心測中心公布英語科考試及計分標準,只分「基礎」、「待加強」2等級,沒有「精熟」級;此外,考量整體會考的流暢度,明年英語科將挪至會考第二天下午考,且英語聽力將與閱讀分堂測驗,最後一節考聽力。

台師大心測中心開會後決議將英聽、閱讀分開考試且挪至第二天下午考,但成績將合併計算。明年會考第一天考試科目依序為社會、數學、國文、寫作測驗,第二天考自然、英語閱讀、英語聽力

台師大心測中心副主任曾芬蘭指出,明年英聽題目約 20 至 30 題,而閱讀部分則約 40 至 45 題,佔分比率分別為 20% 和 80%,考生成績會列出整體成績及閱讀、聽力的等級。

心測中心依據今年會考英語科題數,分析出英語科聽力答對題數和成績等級對照表,其中聽力答對 0 至 14 題為待加強 (C),15 題以上為基礎 (B),沒有精熟 (A) 等級;閱讀答對 0 至 13 題為待加強 (C),14 至 33 題為基礎 (B),34 題以上為精熟 (A)。曾芬蘭說,由於明年英聽占分比重低,有可能出現英聽成績不佳,但閱讀答對題數多,因此整體成績拿到 A 的狀況,但不可能出現英聽 C 但英語科成績拿到 A++ 的極端狀況。

台大交大甄選 不計英聽門檻

104 學年度起,大學甄選入學將首次開放各科系採計英語聽力測驗成績為檢定科目,大學可自行決定是否採計。不過,台大和交大都不採計英聽成績。

台大註冊組主任洪泰雄表示,台灣並沒有雙語教學環境,英聽需要有環境每天練習。目前高中師資或設備都有嚴重的城鄉差距,學生要加強英語只能去補習,但有些偏鄉連補習班都找不到。

大學甄選入學委員會和大學考試分發入學委員會,日前公布採計英聽檢定的校系和檢定標準,約 1 成校系採計高中英聽成績。繁星推薦約 39 校、152 系採計英聽。個人申請部分,約 38 校、141 系採計英聽。考試分發部分,約 37 校、146 系採計英聽;採計校系大多以 B 級「大致聽懂」程度為門檻。

採計英聽科系最多的是政大,共 11 個科系,集中在外語學院,包括外語、韓語、日語和歐語系等,門檻都設 A 級「幾乎完全聽懂」。

英聽成績分 A、B、C、F 四等級,過去僅列為大學申請備審參考資料,104 學年起開始納入採計科目,即英聽未達特定等級就無法申請部分校系。明年參加大學甄選入學時,若想念的校系訂有英聽門檻,但成績未達英聽門檻,即使學測成績考得再好,都不能申請或推甄。

指考英文:留心時事用語 背熟7000詞彙

相較於學測,指考的命題單字量較多、閱讀測驗也較難,高中及補教老師建議,考前 4 周務必熟背大考中心公布的 7000 個詞彙,並大量閱讀文章、勤作考題,且要注意學生占領立法院、北捷殺人事件等相關時事用語,同時每周至少練習 2-3 篇作文,培養手感。

松山高中英文老師許亞君表示,學測考的單字量只約 4500 個,指考增為 7000 個,雖然近年來傾向不出太艱澀冷僻的字詞,考生仍要熟悉這 7000 字,尤其 4-6 冊課本內的單字、片語,要特別加強。

補教老師齊斌指出,大考中心公布的《高中英文參考詞彙》,最起碼要熟悉 Level 3、4 這 2 個等級,程度好的一定要多看 Level 5、6,熟記重要且常用的詞彙。

齊斌表示,文法也是考前衝刺的一大重點,要多複習基本文法與句型:如動詞時態、假設語氣、不定詞 (to + V) 與動名詞 (V-ing)、分詞 (V-ing & p.p.) 關係代名詞 (who, which, that)、關係副詞 (where, when)、名詞子句 (that) 及「so…that… (如此…以致)」等句型。

許亞君、齊斌都特別提醒考生,指考讓考生較頭痛的「篇章結構」及閱讀測驗,每年占分都超過 4 成,考前要大量閱讀及練習考題,答題訣竅在於「掌握文章的重點」。齊斌說,文章的首尾段及每段的首尾句,多半是重點,不妨先看問題再找重點,有助於快速找到答案。

針對英文作文,許亞君說,由於英文考試時間只有 80 分鐘,考生最好能留 30分鐘寫翻譯及作文,平時練習考古題時,最好就比照正式考試分配時間。

齊斌指出,寫作文時,一定要依照英文的組織架構,「開門見山,邏輯連貫」才容易得到高分;許亞君說,作文切忌天馬行空、亂扯一通,要力求切題、言之有物,用自己熟悉的句型及詞彙,不見得要用華麗的詞藻或文法,以免出錯。(聯合報 2014/06/04)

2014 年指考熱門時事英文

國中教育會考英文科:英聽簡單 閱讀偏難

國中教育會考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Program for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CAP) 第一天第 2 節考英文,先考 15 分鐘的英聽再考閱讀,不少考生表示,英聽比學校模擬考還簡單,且廣播很清楚,不過首度加考的聽力今年並不計分。至於閱讀測驗,考生普遍反映好難,大概有 4 到 5 題長篇文章,看不太懂很難猜題,最後只能亂猜。

負責試務規劃的台灣師範大學心測中心副主任曾芬蘭表示,今年英語科考 60 題,其中聽力 20 題不計分,另外 40 題中,預估答對 34 題至 40 題可達精熟等級,1 4 題至 33 題為基礎,0 至 13 題待加強。今年英文科全國有 3728 人缺考,缺考率約 1.37%。

今年首度舉行的國中教育會考,英文偏重生活化,有一題考附有地圖的邀請函,要考生回答主人的家是地圖中的哪一家。一名考生表示,需要看懂文章與地圖,還要正確地分辨左轉還是右轉,是比較特殊的題型。閱讀測驗則考書評、試吃宴會、賽車網頁、電影演員告別式等,最難的題目是克漏字,必須從上下文判斷時態。

據國教輔導團成員、桃園縣青溪國中教師許綉敏表示,會考英語科比基測更視重閱讀能力,文法題目減少。她說,英語非聽力考題有 40 題,其中 28 題是閱讀理解,僅 12 題是單字、文法題,顯見未來考題的趨勢;與傳統基測試題相較,難題的鑑別度相近,但閱讀的篇章較長,死背的文法、單字題比重降低,日後在學習上,不應再練習艱澀的文法題。

許綉敏分析,今年英語科考題活潑且多樣,單題部分須熟悉 1200 個課綱基礎單字及文法,題組的閱讀主題,文章體例多元,包括調查研究報告、邀請函、書評、十大城市排名等,其中題組 51 至 53 題的十大城市排名題組難度較高,具挑戰性,考生須掌握其中關鍵才能答題。

學測英文作文見 「four面eight方」

今年學測英文作文,主題是貼近考生生活的「低頭族」,學測英文科閱卷召集人、銘傳大學應用英語系教授張武昌說,初步閱卷發現考生大多「蠻敢寫」,交白卷比低相當低。但有不少考生程度不佳,出現中英夾雜現象,文章內容出現把四面八方譯成「four 面 eight 方」,或將油門翻譯成「oildoor」,讓閱卷老師啼笑皆非。

今年學測英文非選擇題包含中譯英、英文作文兩大題,英文作文要求考生從三幅連環漫畫內容,想像第四幅圖片可能的發展。

有考生把圖中的媽媽角色,設定成市長夫人,看到年輕人過度沉迷 3C 用品後,回家跟老公談起這件事,發現老公碰巧是當時開車走在年輕人後方的駕駛,兩人決定在城市裡推動走路禁用手機法「no phones while walking」,由於創意佳、文字程度好,拿到不錯的分數。

張武昌說,考生即使不會寫低頭族「phubbers」、不會寫智慧型手機「smartphone」也沒關係,只要能夠把圖意表達清楚就可以。至於最後結局,有考生寫司機走下車扯下男學生的耳機,也有考生寫男女學生是一對情侶,女生因為男生沒發現她摔倒,兩人生氣吵架,也有考生把自己投射成身後的媽媽,描述小孩吵著要買 3C 產品,媽媽就以前方學生過度沉迷 3C 產品下場,警示女兒。

今年的中譯英考題和年輕人返鄉務農趨勢有關,張武昌說,考題單字和句型都不算難,口語常用的單字句型都可拿分。他舉例,辭掉都市高薪工作的「辭掉」,可以用「quit」或「resign」或「give up」,高薪工作則用「high-paying」、「well-paid」都可以。(udn.com)

學測╱拚英文抓時事 留心小鴨與食安

高中及補教老師都建議考生,學測英文科最後衝刺,應再熟背 4500 個基本字彙,同時持續閱讀英文文章,並練習翻譯及作文,保持手感;尤其要注意南非前總統曼德拉、鐵娘子柴契爾夫人去世、貓熊寶寶「圓仔」、黃色小鴨、食物安全等熱門時事。

補教老師齊斌表示,學測英文科分成選擇題與非選擇題兩大部分,選擇題包括詞彙、綜合測驗、文意選填及閱讀測驗,非選擇題則包括中譯英與作文。

齊斌和北市松山高中老師許亞君都指出,英文主要考閱讀及寫作,懂的單字越多,答題越精準,衝刺首要複習單字,學測只考前 4 冊,4500 個基本單字一定要熟背,並搭配例句、熟悉用法。

尤其字形、字義類似的單字不要搞混;最好連第 5 冊的單字都一起念,背到 6 千字;且在 1-6 級的單字中,以 3-5 級最常出題,為考前複習重點。

儘管學測沒有專門考文法的大題,但齊斌認為,文法仍是準備重點,因為綜合測驗 (克漏字)、文意選填多在測驗文法觀念,翻譯、作文的文法也不能錯。

重要文法如動詞時態、關係代名詞 (who, which, that)、關係副詞 (where, when)、不定詞 (to +V) 與動名詞 (V-ing),及「so…that…」(如此……以致) 等都要複習;齊斌建議,最好把近 5 年的考古題再做一遍,了解出題方向。

至於閱讀測驗,取材很廣,且可能融合時事,許亞君建議,倒數兩周,每周至少要閱讀 3-5 篇英文雜誌或複習模擬考的文章,提升閱讀能力、順便熟悉時事。

針對作文,許亞君強調一定掌握答題時間,英文考 100 分鐘,作文花 30 分鐘就好,不需要用到艱澀的單字或文法,力求簡單、清楚、無誤,例如若考到「食物安全」,用「food safety」即可。建議考前要經常限時練習寫作文,保持手感。

齊斌說,學測作文常考看圖說故事或引導式作文,通常分成兩段,建議主題要明確,馬上破題切入,言之有物最重要,不要套公式、亂寫一通。(udn.com 2014/01/03)

103學年度高中2次英聽 跟學測併考

高中英聽測驗明年有重大變革,大考中心昨天指出,第二次英聽測驗將與學測合併考試,即後年寒假,兩天學測考完後隔天考英聽。大考中心指出,這項變革主要是僑校反映免學生舟車勞頓,希望能與學測合併考試,第一次英聽測驗則在明年 11 月舉行。

目前高中英聽只開放高三學生才能考,大考中心之前研究開放其他年級學生報考,最後決定明年起先納入高二生,且只能參加第二次考試英聽測驗。

高中英聽第一次和第二次測驗目前分別在每年 10 月及 12 月舉行,學測在寒假 1 月、2 月時舉行,大考中心副主任沈青嵩指出,東南亞僑校建議英聽與學測合併,減少學生來回奔波,東部考生也有此建議。

沈青嵩說,大考中心討論後認為技術上可以克服,並希望讓同時報考英聽與學測的考生,盡量安排在同一個考場,今天會跟考區開會協調。

英聽跟學測合併考,明年要考英聽的高二生贊成和反對都有,台北市立人高中學生陳品安指出,英聽要靠平時訓練,什麼時候考差別不大,她贊成合併考試。

高雄市立路竹高中學生陳雄賢反對合併考試,他認為,學測之前考英聽比較好,準備學測很辛苦,考了兩天之後還要考英聽,「會有壓力」。

此外,日前傳出「英聽破解法」,第一大題 10 題的「看圖辨義」,考試時會逐一播出 A、B、C、D 選項,考生只要觀察同試場的其他學生在聽到哪個答案時低頭作答,大概就是正確答案。

大考中心副主任洪冬桂表示,「看圖辨義」是基本題型,有存在必要,不過,為免有考生利用「英聽破解法」答題,大考中心命題研究小組已在研議明年會調整考題,可能增加考題中的圖片,或者不念出選項,新題型最遲會在明年 5 月公布。

大考中心昨天公布今年二次英聽成績統計,考試總人數 5 萬 7260 人,有 4 萬 239 人考過第一次英聽,只有 8569 人成績進步,占 21.3%,72.15% 成績維持不變,也有 6.56% 的考生成績下降,比率跟去年差不多,洪冬桂說,結果顯示英聽無法速成,能力需要較長時間培養。(udn.com 2013/12/27)

英聽、英檢 2成校系列招生審查

高中英聽測驗或其他英檢成績,越來越受大學申請入學重視,英文聽力差,申請大學更吃虧,103 年大學個人申請,招生簡章明起發售,明年將有超過兩成,多達 406 個招生校系,將英聽測驗或其他英檢,列為書面審查項目,比今年激增兩倍多,包括台大法律等明星校系。

台灣學生近年來在托福、多益等英檢成績的國際排名,都不理想,聽力尤其是弱項,落後韓國越來越多,很多學者建議,大考要比照韓國加考英聽;個人申請也應參採更多元的英檢成績,以全面提升學生英文能力。

大考中心在 102 學年推出高中英聽測驗,這兩年只當成個人申請的書面審查資料,後年將當成個人申請、繁星推薦、考試分發的檢定項目,未通過檢定就落榜,英聽將成為大學入學門檻。

大學甄選入學委員會統計,去年只有 17 個校系將英檢列為個人申請書審項目,今年增為 118 個校系,明年更激增到 406 個校系。

個人申請第二階段甄試,多半要審查自傳等書面資料,且列入成績,台大註冊組主任洪泰雄說,若將英聽或英檢列為審查項目,沒考過的學生,雖照樣可參加甄試,但計分會吃虧。

以台大法律系為例,審查資料包括在校成績、自傳、讀書計畫、競賽成果、社團參與證明及英聽或其他英檢,占總成績達三成;像政大法律、企管系、清大材料、資工系、交大資財等明星校系,也都將英聽或英檢列為書審項目。

更多校系將英檢當成書面審查的參考資料,也有加分效果,台大明年就多達八成校系將英聽、英檢當成書審指定或參考項目。

英聽測驗報名費只有三百多元,且考試內容符合高中課程,洪泰雄建議高三生,至少要考英聽,申請大學才不會吃虧,103 學年英聽測驗,逾 11 萬人報名,多數高三生都報考。(ud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