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考英文:留心時事用語 背熟7000詞彙

相較於學測,指考的命題單字量較多、閱讀測驗也較難,高中及補教老師建議,考前 4 周務必熟背大考中心公布的 7000 個詞彙,並大量閱讀文章、勤作考題,且要注意學生占領立法院、北捷殺人事件等相關時事用語,同時每周至少練習 2-3 篇作文,培養手感。

松山高中英文老師許亞君表示,學測考的單字量只約 4500 個,指考增為 7000 個,雖然近年來傾向不出太艱澀冷僻的字詞,考生仍要熟悉這 7000 字,尤其 4-6 冊課本內的單字、片語,要特別加強。

補教老師齊斌指出,大考中心公布的《高中英文參考詞彙》,最起碼要熟悉 Level 3、4 這 2 個等級,程度好的一定要多看 Level 5、6,熟記重要且常用的詞彙。

齊斌表示,文法也是考前衝刺的一大重點,要多複習基本文法與句型:如動詞時態、假設語氣、不定詞 (to + V) 與動名詞 (V-ing)、分詞 (V-ing & p.p.) 關係代名詞 (who, which, that)、關係副詞 (where, when)、名詞子句 (that) 及「so…that… (如此…以致)」等句型。

許亞君、齊斌都特別提醒考生,指考讓考生較頭痛的「篇章結構」及閱讀測驗,每年占分都超過 4 成,考前要大量閱讀及練習考題,答題訣竅在於「掌握文章的重點」。齊斌說,文章的首尾段及每段的首尾句,多半是重點,不妨先看問題再找重點,有助於快速找到答案。

針對英文作文,許亞君說,由於英文考試時間只有 80 分鐘,考生最好能留 30分鐘寫翻譯及作文,平時練習考古題時,最好就比照正式考試分配時間。

齊斌指出,寫作文時,一定要依照英文的組織架構,「開門見山,邏輯連貫」才容易得到高分;許亞君說,作文切忌天馬行空、亂扯一通,要力求切題、言之有物,用自己熟悉的句型及詞彙,不見得要用華麗的詞藻或文法,以免出錯。(聯合報 2014/06/04)

2014 年指考熱門時事英文

指考衝刺╱英文多練考古題 背實用佳句

要衝刺指考英文,英文老師指出,每天都要閱讀英文,提升閱讀的速度,不只背單字,更要了解單字、片語等如何運用;且每周至少要練習寫 2 到 3 篇作文,以維持寫作的熟練度。

台北市松山高中英文老師許亞君表示,倒數 1 個月,可將 6 冊課文好好復習一遍,大考中心公布的「高中英文參考詞彙」7 千字英文詞彙中,至少要掌握 5、6 千字。補教老師齊斌認為其中難度第 3 及 4 級的字彙,一定要多看;第 5 和 6 級有些重要且常用的詞彙,更要熟記。

許亞君說,考生不要只是死背單字,要連例句一起看,也就是還要知道單字的動詞時態、片語等,搭配課本或參考書例句、文法一起學習,融會貫通。

她表示,指考英文考的是閱讀能力,平常就要養成讀長篇文章的習慣,這 1 個月也要天天讀,多閱讀可提升閱讀的速度,並建議考生練習近 5 到 10 年考古題,讓自己熟悉考題難易度、題型;因為考試時間只有 80 分鐘,也要模擬考試情境,80 分鐘內要寫完。

因為指考 100 年起取消倒扣,齊斌說,選擇題中的文意選填和篇章結構難度增加,文意選填 12 個選項要挑出 10 個,篇章結構 6 項要挑出 5 項,建議考生答題時先很快看一遍,抓出最可能的幾個選項、刪去最不可能的選項,就能排出正確的答案。

閱讀測驗方面,齊斌說,考生務必學會抓重點。文章的第一段,最後一段以及每段文章的第一句和最後一句,多半是重點,也可先看後面的問題再回頭找重點,有助於掌握細節及文章的主旨。

寫作文時,齊斌建議考生先擬寫作大綱,寫個人意見,動詞要用現在時態,經驗或故事則用過去時態,不要混淆。

寫作不只單字、句型、文法要用對,言之有物才能得高分,建議考生多背佳句或一些實用句型,考試時即可靈活運用。(聯合報 2013/06/06)

大考改革 學測、指考可能連考4天 加考國英寫作檢定

教育部委託大考中心進行的「大學招生及入學考試調整研究方案」草案出爐,3 個草案都在英聽檢定考外,加考國寫、英寫兩項檢定考試;變動最大的方案二,學測、指考同時於 5 月底、6 月初考試,高中生要連考 3 至 4 天。新制最快 106 年上路。牟宗燦表示,目前國文和英文兩科都有非選題,其中包括作文,多年來學生反映沒有充分時間寫非選,希望將作文等非選單獨抽出來考,讓考生有更多時間展現寫作表達能力。

他表示,單獨施測的國寫 (國文寫作能力測驗) 和英寫 (英文寫作能力測驗),命題內容除了作文外,也有問答,將採取 A、B、C 等的等第制,是能力型檢定,高三起可以考,最多考兩次,可擇優採用。未來大學學測及指考的國文、英文兩科,就不考作文。

方案一規畫學測延到 5 月初考試,學測國、英兩科考 6 學期內容,數、社、自三科只考 4 學期,且只考選擇題。指考仍在 7 月初考試,考科從 10 科減為 8 科,不考國、英兩科,分發可採計學生學測的國、英成績。

方案二變革最大,學測、指考同時於 5 月底、6 月初考試,高中生要連考 3 或 4 天,學測和指考交叉考試,學測國、英考 6 學期,指考不考國文和英文。

牟宗燦指出,這是讓不同類組考生各取所需,原則上社會組和自然組考生只要各考 3 天,跨組考生才要連考 4 天。但如採此方案,大學繁星推薦及個人申請要延到 7 月舉辦。

方案三則是現行方案的微調版,學測和指考日期都維持現狀,只有學測國、英兩科的考試範圍由 4 學期增為 5 學期,其他考科不變。

大考中心主任牟宗燦昨天指出,3 個草案都是經高中校長、老師、大學教務長、全家盟和全教會等共同研商,18 日起舉辦分區公聽會,蒐集各方意見。

草案預計 6 月進行大規模問卷,10 月辦研討會,再根據各方意見重新修正後,提報招聯會同意、教育部通過,預計 12 月底定案公布。(udn.com/2013/05/17)

指考衝刺/英文每周2篇作文 保持手感

指考進入最後衝刺階段,高中與補教英文老師都建議考生,在考前最後一個月,仍要每天閱讀一到兩篇英文文章、有系統背單字;每周至少要練習寫 2 到 3 篇作文,以維持寫作的熟練度。

台北市松山高中英文老師許亞君表示,這幾年英文單字的出題趨勢不太刁難學生,大都以課本為主,大考中心公布的《高中英文參考詞彙》7 千字英文詞彙中,至少要掌握 5、6 千字。

「但死背單字還不夠,指考常要考生從上下文及句子情境,判讀單字意義,因此更要靈活應用。」許亞君建議考生,背單字時還要知道單字的動詞時態、片語等,搭配課本或參考書例句、文法一起學習,融會貫通。

許亞君說,指考主要測驗學生的閱讀能力,因此平常就要養成讀長篇文章的習慣,坊間的英文雜誌、英文報紙都是很好的素材;除了從中學習單字用法外,也能從文章脈絡與句型,熟悉文法應用。

許亞君表示,考前一個月,建議考生練習近 5 到 10 年考古題,限時模擬考試情境,讓自己熟悉考題難易度、題型。

非選擇題包括中譯英、英文作文,共占 28 分,是搶分關鍵。許亞君表示,翻譯的出題方向生活化,之前曾考過出生率、玉山生態、電影場景等。

補教老師齊斌建議,中譯英每一句都有主要句型,只要文法架構寫對就有基本分,拼字、時態則以少錯為原則。英文作文共 20 分,占英文科分數 1/5,齊斌建議考生每周要練 2 到 3 篇作文,每次限時 15 到 20 分鐘內完成。

指考英文作文通常是引導作文,齊斌建議考生先擬寫作大綱,目前出題趨勢喜歡考兩段,一段是個人意見,另一段是個人經驗或故事,個人意見的動詞用現在相關時態,經驗或故事則是過去相關時態,考生不要混淆。

齊斌說,寫作不只單字、句型、文法要用對,內容也要言之有物,才能拿高分;建議考生多背佳句,考試時可靈活運用。(聯合報 2012/06/06)

指考英文作文題目 疑取材參考書

今年大學指考英文作文,要學生寫出畢業典禮的意義、應如何安排。但有學生爆料,指題目與某出版社的參考書 (指考週複習) 雷同,對沒看過這本參考書的學生不公平。

大考中心主任牟宗燦指出,經查後發現兩者雖都以畢業典禮為主題,但取材方向、角度不同,考題要求考生作文分2段,每段都有限制,不算雷同。他說,大考命題委員出題前,都會先看過參考書、考古題及學校段考等題目,以避免重複出題。

某出版社新版的 (指考週複習) 為16周模擬考題,強調由建中、北一女等名師出題,其中一份考題的英文作文題為「對高三學生來說,畢業典禮是個重要儀式,代表高中生活的結束和大學生活的開始。如果你是畢業典禮的主持人,你會怎麼做?請在第一段說明你會如何主持,並在第二段說明原因。」

在日本讀大學的許同學表示,他幫今年考大學的妹妹準備英文作文,從參考書中找了5、6個題目要她練習,其中一篇就是畢業典禮,妹妹考英文時翻到作文題,開心得像中了樂透。但他認為,命題委員實在太不認真了,很不應該,「沒錢買參考書的學生,不是吃虧了嗎?」

今年指考英文作文題為「你認為畢業典禮應該是個溫馨感人、活潑熱鬧、或是嚴肅傷感的場景? 請寫一篇英文作文說明你對畢業典禮的看法,第一段寫出畢業典禮對你而言意義是什麼,第二段說明要如何安排或進行活動才能呈現出這個意義。」(聯合報 2011/07/06)

指考英文非選題/熟記重要句型、詞彙 多練寫作

指考英文非選擇題包括翻譯與作文,英文老師建議考生,除要複習且熟記重要句型,剩下這1個月還是要常練習寫作,最好 1 星期能寫 3 篇,一定會有幫助。

英文翻譯占 8 分,作文 20 分,比重不小,台北市松山高中英文老師許亞君說,翻譯通常都不難,考生要把握;補教老師齊斌指出,翻譯拿分的技巧包括掌握句子結構,並多記實用詞彙。

他舉例,如考「這可能導致我們未來人力資源的嚴重不足」,可熟記導致的用法 cause、lead to、result in 等,人力資源 human resource 及短缺 a shortage of,寫成 This may cause a severe shortage of human resource in the future.

許亞君說,把握重要句型,對翻譯和作文都有幫助,除了課本,也有參考書整理出重要句型,考生應該複習,且最好熟記。她表示,翻譯只需用自己認識的字、句表達即可,注意單字不要寫錯,如果用倒裝句,注意不要用錯。

政大英文系教授陳超明建議準備翻譯題,要盡量熟悉英文常用的句法,如 “With + Noun, S+V”、”S+V, Ving (V-ed)”…,這種兩段式的結構,先寫出主詞與動詞,再按英文句法填入翻譯的句子語意。

作文方面,許亞君說,作文考的是組織能力,包括了句型、單字和架構,但考生首先要了解題目要求什麼,要底要寫論說文,還是記敘文。

齊斌建議考生先擬定寫作大綱,並依照英文文章組織架構,他提醒考生,盡量寫,不要放棄,運用可想到的詞彙與句型來組合,避免眼高手低;避免不知所云,文法最好也不要錯。

因為熟能生巧,許亞君提醒考生仍應繼續練習寫作,利用倒數1個月,1星期練習寫3篇,還有機會寫 10 到 12 篇,寫作時要給自己時間壓力,考試時才不會手忙腳亂;練習後要訂正,找出對的答案。

陳超明說,作文考前補強的方法,應掌握實用且可配合文章走向的動詞,如 struggle, imply, involve, lead to 等,熟悉這些字的用法,對考試實際表達會很有幫助。(聯合報 2011/06/02)

指考英文選擇題/別只是背單字 應多讀文章

指考英文分為選擇題與非選擇題兩大部分,選擇題部分,英文老師指出,考試剩1個月,程度中等考生可將重心放在複習課本,程度更好考生還可加上英文雜誌、報紙及網路新聞等,每天都要閱讀,也可多練習考古題。

英文選擇題包括詞彙、綜合測驗、文意選填、篇章結構及閱讀測驗等,政大英文系教授陳超明指出,指考英文測驗學生單字掌握與閱讀理解能力,考生應從各類文章中,累積各種情境單字,培養前後文閱讀,找出文章重點及關鍵細節。

台北市松山高中英文老師許亞君指出,指考英文中間偏易,考生不必太過焦慮,但大量閱讀很重要,高中3年經常使用的詞彙、句子等,需要熟記。

許亞君說,大考中心公布 7 千字,通常具備 5 到 6 千字就夠用了,補教老師齊斌指出,3 到 5 級的字彙最重要,有些重要且常用的詞彙,更要熟記。

許亞君提醒考生,每天閱讀時,不要只背單字,而是要看文章,了解上下文,她說:「背單字重要,看文章更重要」,現在也應該練習考古題或模擬試題,可訓練自己對時間的掌握。

陳超明建議,考試前不要再去深究文法或死背單字,應多從歷屆考題中的一些情境,如人類文化、文明發展、生態、科普,或高中生應該關心的議題,如社交禮儀、口語表達、創意思考等,從適合個人程度的線上雜誌或新聞,或參考聯合報刊出的紐時新聞中,尋找比較接近高中生活經驗的文章來閱讀。

閱讀文章時,陳超明說,考生盡量不要查字典,看是否能從上下文大致了解文章意義,訓練自己,考試如碰到不懂的單字,才不會驚慌。即使不認識其中一些單字,也能抓住語意,是面對大考英文測驗一定要培養的能力。

齊斌則表示,考生如能複習課本基本文法與句型,對考試有幫助,包括動詞時態、關係代名詞 (who, which, that)、關係副詞 (where, when)、不定詞 (to +V) 與動名詞 (V-ing)、分詞 (V-ing & p.p.) 及「so…that… (如此…以致於)」、「not…until (直到…才)」等。(聯合報 2011/06/02)

活化教學 化解英文雙峰

每年的大學學測與指考英文考科成績揭曉後,大家都會反覆地為國、高中生與全民的英語文程度憂心,更為台灣全面接軌國際的外語能力感到焦慮。

對於積極立足本土,放眼天下的台灣來說,活化英文教育的全民共識,此時矣。

可惜多年來,未能及時修訂的英語教育政策,與妥善的英語師資培訓制度,使得國高中的英語教學與學習,更趨於補習與填鴨式的僵化教育,導致師生不重視整合式的實用英文閱讀、聆聽、口說與寫作歷練,甚而「逼迫」學生提早放棄英文。

儘管今年元月的學測英文試題很生活化、富創意,且具有甚高之鑑別度,但仍然出現聯合報二月十二日所報導的「學測英文作文,雙峰現象仍嚴重」之老問題。欲學好英文,必須從最基本的閱讀與聆聽,進行導入式的語料吸收,從而經過內化後,將所汲取的語料如英語詞彙、語意與基本句法 (文法),循序轉化為產出性寫作 (如英文作文) 與口語表達 (如日常會話) 之基礎。整體而言,在英文老師的有效指引下,進行廣泛的閱讀,是提升實用與多元英語文能力的不二法門。英文如此,任何語言皆然。這也是為什麼李家同教授如此急切倡導「大量閱讀」的原因。

化解英語文能力趨向嚴重雙峰的途徑,首需培養優質的專業英語教師。在網路發達、英文素材普及的台灣,學習英文應該是極為輕鬆、實用、愉悅的知識挑戰。以歷年的學測和指考中的英文作文與翻譯之難易度為例,按理只要具有高一的正常程度,均可順利作答。然而,過多的非專業英語教師在自身不諳英語學習理論、未能具備英文聽、說、讀、寫、譯基本能力的情況下,只有退而求其次地以生硬僵化、支離破碎的文法記憶和劣質教學,迫使學生提早視學習英語為畏途。

除了建立有效的英語師資培養和在職輔導機制外,現行的國中基測,也應加考基礎中英翻譯與英文作文。大學學測與指考則亟應加考英語聽力測驗。配合學校的正常化英語教學,則提升國小、國高中、技專校院、大學,以及公務部門人員的英語文能力,方可有效達成。如此活化英語教學與學習的境界,大家才可能體會學習英語文的多元功能與無上樂趣。(李振清/世新大學客座教授 2011/02/14 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