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蒙惠不是在「教英文」? 或許沒有人會相信,不過照她自己的說法,她是「讓人用英語這個工具來瞭解世界」。在台灣教了半世紀英文,彭蒙惠認為,光靠考試沒有辦法提升台灣學生的英文程度。
日前國科會建議將英語聽說測驗納入大學指考,在彭蒙惠看來,考試無法測出學生真正的英語聽說能力,更別提透過考試讓學生喜歡用英文。「考試很假」,彭蒙惠認為,不但考試當下學生容易緊張,可能無法發揮實力,「就算考過了也不代表學生真正學會」。
她強調,學英文最好的方法就是在生活中用,每天講十分鐘也好,像用英語上一些音樂課,讓英語融入生活。她常被政府找去開英語教育的會議,「但大家為什麼不用英語來開這樣的會?」
她認為,台灣現在的英語教育大有進步,但她覺得學校應該要多一點英語活動,少一點考試,她看到很多孩子白天在學校學,下課了還要到補習班學,覺得很心疼,「學英語不要太強迫」。
她回憶當初開辦「空中英語教室」,是因為台灣由農業社會轉形成工業社會,想要學英文的人多了。「我不想做一個『This is a desk.』這樣無聊的教學節目」,開始的節目形態是以英文報紙當教材,她在節目中幫讀者解答英語問題。報紙上出現的單字像是 freeway (高速公路)、supermarket (超市) 當時台灣都還沒有,所以彭蒙惠認為,英語只是一種「瞭解世界的工具」,本身並不是學習的目標。(聯合報/2010-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