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推俚語Hella 盼成物理新量詞

美國北加州俚語可望代表國際單位新詞頭,成為科學新名詞。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物理系學生奧斯汀‧森德克 (Austin Sendek) 二月起在網路發起請願運動,主張以北加州俚語「赫拉」(Hella) 代表十的廿七次方,拓展度量範圍,迄今已在網路上獲四萬五千人支持。

發起人森德克除了設立部落格「官方赫拉」(MakeHellaOfficial) 發布消息,更架設網路商店販賣印有「Hella」的衣服,希望提高公眾注意。許多網友表示,「這真是『赫拉』有趣的請願運動!」赫拉一詞顯然成為世界流行新語言。而透過網路宣傳,此請願已成功推到國際。

赫拉源自於北加州俚語,表示「非常」(Very),或很大數量之意。森德克為了向過去數十年來培育科學人才及研究的北加州致敬,發起運動。「目前最大度量範圍為十的廿四次方,但在科學領域研究分析當中,卻常超越廿七個量級。」包括計算星系距離、太陽瓦數及龐大樣本原子數量等範圍。

法國滑鐵盧大學物理系學生艾力克‧馬謝夫 (Alex Mechev) 表示:「將生活口語融入國際單位不但增加學術研究方便,更是有趣。」但他認為,赫拉遇到的問題,在於國際度量衡委員會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for Weights and Measures, CIPM) 的態度,因過去單位詞頭制定仍以希臘文與拉丁文為主。

面對請願議題,國際度量衡委員會發言人班‧史丹 (Ben Stein) 表示,提案最重要的仍是科學界能否接受這個想法並有效運用。

「最大問題不在請願運動,而是這字眼實際上是否仍廣泛運用於日常生活中,造成大眾困擾。」不過,史丹也給予請願運動高評價,此舉鼓勵更多人思考並關注科學單位和計算方法的概念。(大學線上/聯合新聞網)

將本文加入書籤.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