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縣英語活化課程引起外界不同意見,參與活化課程的老師及家長以過來人現身說法,希望外界看到真貌。
坪頂國小老師魏穎說,實施活化課程後與孩子交流較頻繁,可深切觀察孩子的學習態度及習慣,且利用每周一親師聯絡單與家長分享教學進度、成就概況、教學計畫及孩子的個別問題。多數家長經書聯絡參與孩子英語學習,不乏沒補習的孩子,學習成就已趕上、甚或超越校外補習的孩子。
他說,媒體上許多老師或家長各自主張「全面實施活化課程違法」、「師資不足、沒有完善配套把孩子當白老鼠」、「獨厚英語一科,抹煞孩子的適性發展」、「一味加課,剝奪孩子與親人、大自然相處的寶貴時間」等,他有不同想法。
魏穎說,若實施活化課程有「違法」之慮,在深知活化課程的好處下,理應檢討並修正法規,以因應時代趨勢,既然英語是影響深遠、必備的「工具性」學科,長遠來看活化課程應會擴展孩子的適性發展空間。
他說,未實施活化課程時,孩子放學後約有70%坐上交通車赴安親班、補習班,另有15%經家人接回稍休息,再到補習班或才藝班,其他15%可能在街頭遊蕩,活化課程減少孩子待在安親班的時間,不好嗎?
魏穎強調,參與活化課程後,自己與絕大多數的孩子、家長重新感受到「英語教育」的熱情,師、生、親都受惠的「三贏」政策,何樂不為?
建安國小家長江小姐說,剛聽到活化課程高年級要上整天,小朋友也不高興。後來孩子卻說:「活化好好玩!」孩子第一次覺得英文這麼好玩,從沒看過孩子這麼快樂。(聯合報/2010-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