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訪新加坡的外國旅客,都對極具當地特色的「星式英語」(Singlish) 印象深刻,但星國政府卻傷透腦筋。新加坡前天推出新一波「說好英語運動」,在公共場所到處張貼糾正星式英語的便利貼,希望改善新加坡人的「菜英文」。
「Borrow me $5 can?」(借我5塊錢好嗎?) 聽在外國人耳中,這樣借錢似乎不太禮貌,但新加坡人聽來卻再自然不過。新加坡的主要種族包括華人、馬來人及印度人,有英語、華語、馬來語、坦米爾語等4種官方語言,當地華人還說粵語、閩南話或潮州話等多種方言,這些語言共同組成新加坡獨一無二的星式英語。
但星國政府認為,國家要成為金融服務中心及旅遊勝地,民眾必須會說標準英文,因此自11年前就推動「說好英語運動」,社會發展、青年及體育部長維文 (Vivian Balakrishnan) 前天又宣布展開新一波「說對」(Get It Right) 運動,在餐館及美食街醒目處張貼便利貼,糾正民眾的英語文法,例如「No outside food allowed.」(請勿攜帶外食) 應改為「No food from elsewhere please.」政府宣布各小學將加強訓練教師說正確英語。
許多新加坡人認為,星式英語是重要的「文化黏合劑」,將種族與宗教信仰不同者結合,很多人甚至以說星式英語為榮。一名食品售貨員稱,說星式英語「才讓我們像新加坡人」。
星式英語和標準英語的差異:
- 星式英語:You ask me I ask who?
標準英語:I don’t know either.
(我也不知道) - 星式英語:Got problem call me can.
標準英語:Please let me know if you need help.
(若需要協助請告訴我) - 星式英語:Big already! Eat yourself.
標準英語:You are old enough. Please feed yourself.
(你已經長大了,要自己吃飯了) - 星式英語:Got people sit here.
標準英語:The seat is taken.
(這位子有人坐了) (綜合外電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