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分詞用作補語與被動態的區別

過去分詞可以用作形容詞 (亦即所謂的過去分詞形容詞),形成補語結構,但它也經常用於被動語態。因此,過去分詞可謂靜態與動態結構的混合體。靜態結構用來描述事物的性質或狀態,動態結構則是用來描述動作及動作過程。由於在表達形式上這兩種結構是一樣的,都由 “BE + 過去分詞” 所構成,因此使我們在區別補語用法和被動語態用法時產生了困擾。現將幾種區別方法歸納如下:

從動詞的性質來區分

英文中的不及物動詞沒有被動態,但不及物動詞的過去分詞可以用作形容詞,放在 BE 動詞的後面作為主詞補語。在此結構中,過去分詞只表示動作已經完成,強調事物的狀態。常見的這種形式的不及物動詞包括 gone, come, arrived, fallen, retired, startled, vexed, mistaken 等等。這些不及物動詞都具有描述的性質。例如:
閱讀全文

如何閱讀長句

長句 (long sentences) 就是讓我們感到很困難的句子,長句的明顯特徵就是句子比較長,一個句子往往有三、四行,甚至一個句子就是一段。許多人在閱讀英文文章時經常會陷入一個很長的句子中,不知道它到底講什麼。長句之所以長,主要有下列幾個原因:

1. 附屬子句又多又長:一個主句帶多個子句,子句中又有子句

應對之道:首先找到主句的主體部分 (即主詞、動詞和受詞),然後再確定子句的主體部分,如果子句中還有子句,再確定下一層子句的主詞、動詞和受詞。注意:閱讀時要一層一層進行,先把同一層的內容看完,再看下一層的內容。

例句:

“A survey of new stories in 1996 reveals that the anti-science tag has been attached to many other groups as well, from authorities who advocated the elimination of the last remaining stocks of smallpox virus to Republicans who advocated decreased funding for basic research.”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