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語及修飾成分

補語 (complements) 與修飾成分 (adjuncts) 皆為句子結構的 5 大元素之一。另外 3 個元素是主詞、動詞和受詞。

補語

補語在句子中是必要元素,不可或缺。例如:

  • Both the brothers became teachers. (兄弟倆都成為了老師)
    - teachers 是補語。
  • A: Have you seen my cell phone? (A:你有看到我的手機嗎?)
    B: It’s downstairs, on the dining table. (B:在樓下,在餐桌上)
    - downstairs 是補語。
  • Playing baseball always makes me happy. (打棒球總是讓我快樂)
    - happy 是補語。

閱讀全文

過去分詞用作補語與被動態的區別

過去分詞可以用作形容詞 (亦即所謂的過去分詞形容詞),形成補語結構,但它也經常用於被動語態。因此,過去分詞可謂靜態與動態結構的混合體。靜態結構用來描述事物的性質或狀態,動態結構則是用來描述動作及動作過程。由於在表達形式上這兩種結構是一樣的,都由 “BE + 過去分詞” 所構成,因此使我們在區別補語用法和被動語態用法時產生了困擾。現將幾種區別方法歸納如下:

從動詞的性質來區分

英文中的不及物動詞沒有被動態,但不及物動詞的過去分詞可以用作形容詞,放在 BE 動詞的後面作為主詞補語。在此結構中,過去分詞只表示動作已經完成,強調事物的狀態。常見的這種形式的不及物動詞包括 gone, come, arrived, fallen, retired, startled, vexed, mistaken 等等。這些不及物動詞都具有描述的性質。例如:
閱讀全文

補語

補語 (complements) 是英文句子的四個構成要素之一,另外三個要素分別為主詞 (subjects)、動詞 (verbs) 和受詞 (objects)。不過,有人還將修飾成分 (adjuncts,指在句中提供其他資料的副詞或副詞片語) 列為第五個要素。

下列為吾人在學習英文過程中都會學到的五大句型:

  1. S + V
  2. S + V + C
  3. S + V + O
  4. S + V + O + C
  5. S + V + O + O

從這五個基本句型可知,它們總共所含的就只有上述四個要素,即主詞 (S)、動詞 (V)、受詞 (O) 和補語 (C),其中主詞與受詞必須是名詞、代名詞或名詞類 (如動名詞),而補語通常是名詞或形容詞。在這些句型中,補語只出現在 S + V + C 和 S + V + O + C 中,前者的補語為主詞補語,後者為受詞補語。
閱讀全文

Q:在流行語「發酒瘋」的英文 get drunk and act crazy 中,你說 get 和 act 都是連綴動詞。Get 殆無疑義,但 act 有這樣的用法嗎?

A:連綴動詞是用來連接主詞及其述詞或謂語 (predicates) 的動詞,而謂語可以是名詞、形容詞或代名詞。連綴動詞 (linking verbs) 係一種沒有動作 (action) 的不及物動詞,沒有受詞。它的句型為主詞 + 連綴動詞 + 主詞補語 (S + V + C),謂語的名詞、形容詞或代名詞是用來補充說明或描述主詞,所以也叫作主詞補語 (subjective complements)。例如:
閱讀全文

Q:在英文報紙上看到 Winter is come! 這樣的句子。我想這個句子應該是對的,不然他們不會這麼寫。不過,我還是不懂,為什麼一個句子中可以把兩個動詞放在一起呢? 不是要寫成 Winter is coming. 嗎?

A:無論是 Winter is come. 還是 Winter is coming.,都是正確的句子,但意思不同。首先來看 Winter is coming.,其意為「冬天即將來臨」,這是用現在進行式來表示不久即將發生的事情。至於 Winter is come.,句中的 come 是過去分詞,當主詞補語,而不是現在式 (come 的動詞三態是:come, came, come),所以這句的意思是「冬天已來臨」或「冬天來了」。

有一個文法觀念必須建立,那就是:不管及物或是不及物動詞,它們的過去分詞都可以作形容詞用,當主詞補語。由於不及物動詞不能有被動態,所以就不及物動詞而言,「BE + P.P.」就相當於「have + P.P.」的主動完成式結構,意為「已經…」;至於及物動詞,由於「BE + P.P.」就是被動態,所以它相當於「have + been + P.P.」的被動完成式結構,意為「已經被…」。請看下面的例句:

  • Winter is come. (冬天來了)
    = Winter has come.
  • You can watch TV when your homework is completed. (作業做完後,你可以看電視)
    = You can watch TV when your homework has been completed.

Q:根據文法書,All we have to do is be careful. 這句中的 be careful 是省略 to 的 不定詞片語,當主詞補語。但有些句子並未省略 to,如 All he wanted was to marry a beautiful girl.。請問在這種句型中,省略或不省略 to 都可以嗎?

A:這種句型大多以「all + 形容詞子句」來做主詞 (當然還有其他主詞型態,請看下面的例句),以 BE 動詞為動詞,並以不定詞 (或不定詞片語) 當主詞補語 — 這裡的不定詞或不定詞片語是當名詞用。

英國人在這個不定詞前加與不加 to 都有人用,換言之,英國人對兩者兼容並用;但美國人通常不加 to — 英文稱這種不帶 to 的不定詞為 “bare infinitive”。例如:

  • All you have to do is (to) change your attitude. (你只要改變態度就好了)
  • All I did in the morning was (to) yawn. (早上我除了打哈欠外什麼事也沒做)
  • The only thing to do is (to) make a lot of money. (唯一的辦法就是賺很多錢)
  • What I have to do is (to) marry her. (我必須要做的就是跟她結婚)

從上面的例句可以看出,這些句子的主詞中都有一個相同的動詞 do。也就是 do 的關係,不定詞的 to 才可以省略。如果是 do 以外的其他動詞,無論是英國人或美國人都不會省略當主詞補語用的不定詞或不定詞片語的 to。例如:

  • All I want is to win the lottery. (我所要的就是中樂透)
  • What he plans is to study abroad. (他所計畫的是到國外留學)

Q:He will make her a good husband. 和 He will make her a good wife. 為何都對呢? 它們有何不同呢?

A:這兩句的意思並不相同,其中所牽涉到的語法亦有不同。He will make her a good husband. (他將成為她的好丈夫) 是 make 接雙受詞的句型 [make + O(i) + O(d)],其中 her 為間接受詞,a good husband 為直接受詞 (注意:間接受詞和直接受詞指的是不同的人或物);所以,這句相當於 He will make a good husband for her.。此種用法並不難見到,如 His ruthless behavior made him many enemies. (他的殘忍行徑使他樹敵眾多)。

至於在 He will make her a good wife. (他將使她成為好太太) 這句中,a good wife 是受詞 her 的補語,換言之,her = a good wife (注意:當受詞補語為名詞時,它和受詞是指同一人或物)。同樣地,在 He will make her a doctor. (他將使她成為醫生) 這句中,a doctor 也是受詞補語。

Q:(1) I saw him leave the house. 和 (2) I saw him leaving the house. 這兩句的意思有何不同?

A:這兩句的意思都是「我看見他離開房子」,但它們的含意並不相同。第 (1) 句是說我目睹了他離開房子的整個過程 (從事件或動作的開始到結束),而第 (2) 句是說我在他離開房子的過程中目睹了這個動作,亦即我是在動作或事件進行中看見的。

這種感官動詞句型是英文一種相當常見的句型,必須熟記。在「感官動詞 (see, hear, feel, notice, watch 等等) + 受詞 + 動詞」的句型中,受詞後面的動詞只能用原形動詞或現在分詞 (其語意差別如上所述),不能用不定詞 (to + v)。例如:

  • I saw them arrive. (我看見他們到來)
  • We watched the children playing basketball. (我們觀看那些小孩在打籃球)
  • Did you notice anyone leave/leaving the house? (你有看到或注意到任何人離開房子嗎?)

但在被動態結構中,感官動詞後面必須接帶 to 的不定詞。例如:

  • They were seen to arrive. (他們被看見到來了)
  • The dark-haired man was seen to leave the house. (那位黑髮男子被看見離開那棟房子)

在上述的「感官動詞 + 受詞 + 動詞」句型中,受詞後面的動詞是做為受詞的補語,即受詞補語,它們是主動態;但它們也可以是被動態,此時受詞後面的動詞 (即受詞補語) 要用「be + 過去分詞」 (但必須去掉 be,否則就犯了大錯);若是被動進行式,則用「being + 過去分詞」(但必須保留 being,否則同樣犯了大錯)。請看下面的例句:

  • I saw the man knocked down by the car. (我看見那個男子被汽車撞倒)
  • I stopped to look at the building being demolished. (我停下來觀看那棟建築物被拆除)

上面第一句是說我目睹了那個男子被汽車撞倒的整個過程 (譬如說,原本他是在馬路上行走,沒多久一輛汽車從後面將他撞個正著,之後他就倒臥在血泊中);而第二句是說我目睹了那棟建築物正在被拆除,換言之,拆除動作在我觀看這一事件之前就已展開,而在我停下來看此一事件的當時,拆除動作正在進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