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吸引年輕信徒,新加坡越來越多廟宇的宗教領袖,開始大量使用英語與信徒交流,連簽文也譯成英文,信徒頓時激增40%。
2000年的人口調查顯示,道教的信徒從1980年的30%下跌到9%。為了避免信徒繼續流失,獅城的道教廟宇的宗教領袖,開始大量使用英語來傳道及舉辦活動。
洛陽大伯公宮總務李水欣說,大伯公宮從2000年開始就廣泛地利用英語,促進信徒間的交流。
他說:「我們每一年都會用英文、中文和泰米爾文為信徒解說生肖運程。此外,廟宇的活動傳單和旗幟都印有這3種語文。利用英文比較方便,如果年輕人看不懂中文,可以看英文。我們也聘請專業翻譯員,幫我們翻譯所有的簽文。」
他指出,在大量使用英語後,現在廟裡的年輕人比以前多了40%。晚上9時過後,會有很多年輕人來拜拜,大多是十八九歲的男女。
他透露,洛陽大伯公宮年底將推出網站,到時網站將會有英文、中文和泰米爾文3種語文。
知名的佛教居士林,也用英語向年輕人講經、說佛法,多數的經書和刊物都有英文翻譯。
居士林林長李木源說:「會員經常把刊物帶回家給子女看,在加入英文翻譯後,會員的子女閱讀起來也比較方便,更容易理解內容。」
他指出,居士林的年輕信徒與15年前相比,增加了3倍。
新加坡佛教總會秘書長廣品法師說,在佛堂用英語不僅是為了年輕人,也能為來自泰國、柬埔寨、澳洲和其他國家的人士提供更多的便利。
他說:「越來越多白領人士對佛教生活概念有興趣,佛教總會也想借由英語吸引對佛教有興趣的人士。」
此外,回教和印度教等其他宗教也在利用英語傳教,以吸引更多信徒加入。(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