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師學做豆油 教出生活英語

雲林縣熱心推動學校英文的吳爾夫,帶領一群外籍英文教師深入雲林各文化景點探訪,昨天第一站到西螺丸莊醬油廠學做豆油,「It’s Wonderful」他們感謝有機會看到真正的台灣。

「Do in Rome as the Romans do」(入境隨俗),很多在台灣生活多年的外國人,對台灣宗教、民俗、文化認識不多,教起英語難以深化。吳爾夫說,讓他們學習在地文化,就能教得更深入。

這群教師到醬油的故鄉西螺時,由丸莊醬油總經理莊英志引領他們參觀醬油博物館及傳統豆油製程,透過吳爾夫翻譯,讓這群外師大開眼界,看著一缸缸天然釀製的醬油,當場用手沾著品嘗,濃郁的豆油香,讓他們連連稱讚。

最精彩的,還是DIY親手做豆油,大家跟著老師傅把黑豆與糯米分別泡水,兩者混合並用水蒸煮,加上麴菌發酵,再置於通風的室內,慢慢用竹筷翻動豆粒散熱,使麴化長出綠絨毛,再拿到廣場曬太陽。

來自英國的德瑞克說,在台居住八年,這是最難得的一次人生經驗,常吃醬油,卻是第一次親手做醬油。美國籍的珍妮佛說,在這裡看到真正的台灣。

吳爾夫認為,英語不應只在教室學習,他把英語教室移到室外,所有地方產業文化場館都是最好的教室,他已完成第一批試驗教學,成效極佳,學生學習更快更好。

吳爾夫說,他帶這批「阿凸仔」來學做「豆油」,寒假開辦的英語營,就讓他們當「豆油」(導遊的台語),教孩子生活英文。(聯合報/2010-01-16)

將本文加入書籤.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