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譯音採漢語 不補助通用

行政院跨部會會議昨天通過教育部的提案,調整中文譯音政策,改採漢語拼音。即日起,中央對於地方政府的各項補助活動,若有涉及中文英譯的部分,都將要求採用漢語拼音,否則不予補助。

政務委員曾志朗昨天主持「行政院國際生活環境推動小組」第一次會議,教育部在會中提案,主張基於與國際接軌及提升國際競爭力等角度,提議將中文譯音改採漢語拼音。

教育部在會中指出,中文譯音政策採用通用拼音,執行六年來,紊亂不一,中央單位及縣市政府採用通用拼音的占百分之六十八,不少單位認為推動通用拼音有困難。教育部認為,現今聯合國及全世界圖書館均採漢語拼音,改採漢語拼音,可與國際接軌,有利我國走入國際舞台,營造優質國際生活環境。

不過,教育部擔心,中文譯音採通用拼音政策實施六年,已投入大量資源,一旦改採漢言拼音,龐大的社會變動成本將成反對主因,造成外界質疑,而模糊拼音國際化的良善立意。因此,教育部希望尋求部會及縣市長支持,研擬降低更改拼音成本的配套措施,並向外界說明改用漢言拼音的效益和好處。

會中相關部會都支持採用漢語拼音,曾志朗裁示通過提案,並要求教育部儘速修正「中文譯音使用原則」由通用拼音改回使用漢語拼音,並速報行政院核簽。

由於採用漢語拼音的政策已正式通過,今後所有官方網站若涉及中文譯音的部分都將開始改用漢語拼音,而中央對地方的補助,若有涉及中文譯音的部分,都將要求採用漢語拼音才予補助。

為減少採改漢語拼音的阻力,教育部建議過渡時期採汰舊換新、僅修改部分譯音或大宗採購等方式,避免嚴重耗損國家經費。而且為尋求地方及部會的支持,改採漢語拼音專案所需的經費由中央統籌調度。

教育部強調,為避免採用漢語拼音被操作成「台灣主體性與國際性」或「統獨政策」的意識形態爭論,政府應加強宣導無關意識形態,採用漢語拼音不應與統獨或認同對岸劃上等號。

雖然中文音譯捨通用拼音,改採漢語拼音可能再度掀起爭議,不過根據教育部的專案報告,綠色執政的高雄市政府也建議改採漢語拼音,可見用漢語拼音無關意識形態。

教育部昨天提出「中文譯音推動情形」分析報告,調查指出,遵守民進黨政府政策採用通用拼音的機關,有百分之十九的機關在推動時遇到困難,窒礙難行的項目主要在地政、觀光等。就連綠色執政的高雄市政府都提出拼音系統須與國際接軌,建議改採漢語拼音。(聯合報/2008-09-17)

將本文加入書籤.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