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英語聽力變差 英聽當門檻 弱勢生更難進頂大

104 學年度高中英語聽力測驗第一次考試成績公布,因明年首度有大學科系採計英聽成績,此次創新高有逾 12 萬 7,000 人報考;英聽成績由優至劣分為 A、B、C、F 級,今年 A、B 級考生比率較去年下降,而 C、F 級則提高。不僅如此,從這次成績可看出城鄉出現明顯差距。專家直指「英語的聽、說、讀、寫都有城鄉差距」,只是台灣學生長期以來接受的是讀寫練習,聽說能力需要環境長期培養,並非一朝一夕可以死背而成。

大考中心副主任洪冬桂說,明年大學個人申請有 38 校、141 個科系採計英聽成績,繁星推薦、指考入學各有 152 個科系採計。她分析以前英聽自由報考,願報考者程度普遍較佳,明年首次有大學科系採計此成績,報考人數較多,成績接近高中生平均素質。

今年 A、B、C、F 級考生比率依序約一成七、四成三、三成六和百分之三,其中 A 級比去年減少 2.51 %;另統計北、中、南 A 級考生比率依序約二成、一成六、一成四,東區僅近一成,離島僅約百分之五,洪冬桂說:「不否認城鄉差距存在。」

當台北市的建中、北一女學生都喊城鄉差距,為偏鄉學生抱不平時,教育單位更應該下鄉到國、高中端英語課教學現場看看,大部分的教學方法依舊沿襲過去,老師用中文講解文法、讓學生背誦句子,學生索然,更遑論要提升英語聽說能力。

在這樣的英語教學環境下,英聽成績要邁向「A 咖之路」只有一途,就是花錢補習。都會區的學生花大量的課餘時間、金錢上補習班或請家教,但是偏鄉地區的學生,許多人連「地球村」、「科見美語」都沒看過,甚至經濟弱勢的學生連英語雜誌都捨不得買,他們要如何加強英聽能力?

英聽能力需要被重視,必須先化解城鄉差距問題,以及針對教學現場進行改革。當大多數的學生英聽成績可以常態分布,而非呈現雙峰現象,才適合被正式採計。別讓英聽入學門檻變成制度所製造的弱勢,絆住了弱勢生的升學之路。

英聽成績可上網查詢:https://ap.ceec.edu.tw/ScoreSearch_TELC/Default.aspx,或語音查詢:(02) 2364-3677。下次英聽測驗為明年 2 月 3 日。

將本文加入書籤.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