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課輔 學童英文也進步

這一學期,每天晚上總會有一群大學生來到長治鄉繁華國小,他們不是來打工或玩樂,而是義務為小朋友做課輔,經一個半月的相處,大學生們發現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充實,小朋友變得更自信,因為電腦和英文「都進步了」。

為了幫助鄉下孩子找資源,繁華國小訓導主任黃煥青與長治國中校長黃賢德、老師黃永志及美和技術學院老師黃柏琛等人組成屏東縣資訊教育暨服務協會,希望結合各方的力量,拉近城鄉在教育資源上的差距。

這學期協會結合美和技術學院社工系與生物科技系的學生,利用每天晚上7點30分至9點的時間,到學校免費為40多位小朋友課輔,就讀社工系的白布客說,以前這段時間大多在家上網、看電視,現在為小朋友上課,反而更有意義,而且他們真的「很像我小時候」。

小朋友更開心,因為晚上課輔時間不止只有寫功課,大哥哥、大姐姐們還會教他們英文、電腦,「比在家裡看電視好玩多了」,就讀五年級的林美君就希望下學期再開課,「我一定報名參加」。

經過一個半月的學習,小朋友已經可以利用電腦寫數學習題,還可以「落」幾句英語,學習表現有明顯的進步,協會總幹事黃永志說,如果利用每天晚上的一點時間,可以幫助孩子們進步,「真的太有意義了」。(聯合報/2010-06-14)

吳鳳應英志工 與偏鄉童相見歡

吳鳳技術學院應用英語系師生2年來利用視訊教學,輔導大埔等國小學生的英語教學,但頻寬不足,教學效果打折。昨天師生志工前往大埔國小相見歡,小學生熱情的招呼,讓暈車近2小時的師生們很感動。

吳鳳應用英語系組成的志工團隊,2年前開始利用網路視訊平台對偏遠地區國小學童課後輔導,這學年的視訊教學地點是大埔國小,原本志工隊設定的目標是1對1 視訊教學,但大埔鄉的網路頻寬不足,訊號不穩定,不僅影響教學成效,也減低學生參與感。

應用英語系助理教授陳炫任說,英語課輔志工多由3年級學生組成,他們對兒童美語教學都抱高度熱忱,偏遠國小學童網路視訊課輔,也提供這些學生學以致用的機會。

昨天陳炫任和4名學生前往大埔,師生們雖然都吃了暈車藥,但近2小時的山路,還是讓他們都暈車,不過一到大埔,學生們立即衝出來熱情迎接,讓他們暈車也值得,隨即展開閱讀英語故事書等活動。

參與這次活動的吳鳳學生黃婉茹表示,平時視訊教學在頻寬限制下,時常發生畫面或聲音不順,能與小朋友直接互動,效果更好。(聯合報/2010-05-21)

役男課輔英文 弱勢童:很幸福

9名替代役男這幾天深入屏東縣新埤鄉偏遠的餉潭國小,為 21名五、六年級弱勢學生上英語,在替代役男帶動下,小朋友大聲說英語,有學生說,「加拿大來的大哥哥說起英語,就像美籍老師一樣棒」。

餉潭國小校長陳德興對替代役男到餉潭國小教學生說英語、認識環保等,讓學童覺得「很幸福」。他說,餉潭國小介於原住民與客家村莊間,「外界關心的觸角,往往伸不進這裡!」

9名替代役男學有專精,像加拿大來的周明瀚、張晉誠,是從小出國求學的小留學生,李仁棠是正修科大土木系畢業,其餘6人分別從商職應用外語科等校系畢業,由於年齡相近,很快與學生打成一片。

陳德興說,寒假參與課後照顧的學生,多來自單親、隔代教養、外配、原住民等家庭,雖然役男只為他們上5天課,卻能為孩子帶來希望。

安排替代役男到偏遠地區課業輔導,是由縣府文化處承辦,今年寒假只挑中餉潭國小一所學校。聯合報/2009-02-06)

國中小免費課輔 擴及21萬生

教育部宣布,即日起放寬國中小「攜手計畫」課後輔導適用對象,都會地區由班級成績後 15% 擴增至後 20%,非都會地區由後 25% 增至後 35%,使更多弱勢、低成就學生受到照顧,預估今年全年受惠學生將突破21萬人次。

過去攜手計畫主要是對學習弱勢學生進行國語、數學、英語、自然、社會等學科輔導,教育部昨天表示,今年起,寒暑假也首度開放學校可有 20% 的活動性課程,讓學生從事藝文、運動甚至是校外教學活動,藉多元化課程促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育部指出,今年攜手計畫補助經費七億三千萬元,比去年增加三千萬元。

開辦攜手計畫課輔的國中小學有3023所,較去年增加78校;開辦比例由去年的86% 提升至今年 91%。

教育部也啟動「攜手計畫人才招募網 (http://asap.moe.gov.tw/recruit)」,為缺乏師資的學校及有意教職人員搭起橋樑。目前已有國中小公告近300名職缺,應徵人次達2000名左右。教師鐘點費方面,輔導時間周一至周五下午四時後,或周六、日、寒暑假,國小每節400元、國中450元。

全國教師會理事長吳忠泰表示,除攜手計畫外,民間社團及大學過去也有從事弱勢學生的課後輔導。

但去年下半年發生金融海嘯後,民間社團可運用經費減少、幫助弱勢學生能力不如以往,教育部現在適時擴大攜手計畫適用範圍,是對的方向。

全國家長團體聯盟副理事長林文虎說,在一個班級裡面,學習優勢學生頂多三成,大部分都需要課後輔導。教育部將攜手計畫輔導對象擴大,值得肯定。(中國時報/2009-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