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同/暨南、清華、靜宜大學榮譽教授】
學測放榜了,有二萬多位考生的英文作文零分,這是可以預料到的,因為我一直知道我們的學生中間,有相當多的學生英文和數學都很差。遺憾的是,這麼多年來,政府始終拿不出解決的辦法。
政策是不知真相者制定的
我始終反對考英文作文,理由很簡單,眾多考生根本不會正確地寫簡單的英文句子,怎麼可以寫得出英文作文。大考中心的專家們成天和好學生打交道,完全不知道事實真相。不僅大考中心的教育專家如此,整個國家的教育學者恐怕也是如此;悲哀的是,教育政策是這些不知道事實真相的人制定的。
有一次,我到一所偏遠國中參訪,遇見了一位學生,我問他father怎麼拼,他說他不會;我問他father是什麼意思,他也不會。我因此又去訪問了幾所偏遠地區的小學,這次我問那所小學的英文老師,他們學校的畢業生會不會拼father、mother這些字,他坦白地告訴我,大多數都不會,僅少數參加博幼基金會輔導的學生會。
偏遠高中 簡單生字也不會
我又走訪一所並不太偏遠的國中,這所國中的教務主任告訴我,只有十分之一的學生會拼father、mother這類的英文生字。我一不做,二不休,找了一位在偏遠地區高中教書的老師,他做了一個非常簡單的英文生字測驗,生字無非就是father、mother、thank you這類的字,四十位高一同學中,有十八位同學考零分。
試問,簡單生字都不會,如何能做英文作文?
要做英文作文,當然文法不能錯得離譜。我是一直非常注意我教的學生英文文法,因此每一位小朋友都要做中翻英的練習。有一次,一位教授看到我教的國二學生的中翻英句子,裡面居然有已經用到現在完成進行式,如I have been working for the last seven years。這位教授大為吃驚,他認為國二生會寫這種句子,很不容易。
中翻英 在都會區造成災難
我一時興起,就將那份中翻英的練習題送給兩個大都市國中及高中的老師,請他們考考學生,結果是一個大災難,學生所寫出來的句子錯誤百出,恐怖之至。要他們寫英文作文,實在不必也。
我們必須知道為何有這麼多英文如此差的學生。我們絕對不能怪他們不用功,而要徹底地檢討一下我們的小學英文教學,因為小學時英文就沒有學好,以後就不容易將英文學好了。
小學生學英文,須反覆練習;但很多偏遠地區的小學生一周只上一堂英文課,家長也都不會英文,他們無法進補習班,又沒錢請家教,一周的英文課等於白上。
我們是一個應該力求國際化的國家,國人如果普遍地有較高的英文程度,就會有較高的國際觀,我們的對外貿易一定會做得更好,國家也就會更加富強。
我國博士生 英文仍有問題
個人如果英文不好,可能吃虧一輩子。首先,他可能無法念大學的英文教科書,既使看懂了英文書,也會因為寫不出好的英文論文而不能有所表現。有時,我看到我國博士生英文仍然有問題,實在非常代他著急。
問題在,很多英文老師不管學生程度如何,照規定的進度教。大學教授更是如此,他們教英文寫作時,講一堆大道理,告訴學生起承轉合的重要性,其實學生們將兩個動詞聯在一齊用,一點都不知道這是不可以的。為什麼教授們不肯放下身段來教他們基本文法呢?
要對症下藥 千萬別耍花招
辦教育,一定要面對事實,一定要知道孩子們沒有學好的原因,然後對症下藥。我最擔心的是政府官員會耍幾個花招,如請幾位洋人來,或者辦辦英文演講比賽,就以為可以提高英文水準了。
我希望官員知道,孩子的英文是可以教好的,若有大批孩子英文不好,官員應該檢討。如果官員對教育的兩極化無動於衷,明年我很可能再寫一模一樣的文章。 (聯合報/2009-02-20)
(68)英文教育政策政策的建議_1(政治服務技術的開發_68)
大家好,
城鄉差距固然是問題, 但可能還不是問題的核心,
確立國人對英文的正確價值觀(現在及未來)是更重要的
, 有一致的方向就不難了知道怎樣做最適當.
以下提供參考.
有關 李家同教授 聯合報文章 兩萬多顆蛋的背後(附於後)
的感想 :
Part 1.
應要確立國人對英文的”科技價值觀”.
用什麼樣的心態去看待英文, 才是一個國家決策的關鍵,
若說為了國際商業利益, 是現實的考量.
若說考慮到保護傳統文化, 或是防止所謂文化侵略, 似乎要好好檢討.
但若是為了讓國人及早有良好的英文閱讀能力
, 在青少年時期, 能夠避免因為英文閱讀能力不足
, 而不能有效率的好好學習及精進各種基礎科學及應用科技.
那就必須深切地去思考.
青少年(15-30歲) 正是學習能力及環境最好的階段,
若我們青少年要浪費很多時間, 一面研習科技又要花很多時間查字典,
拼湊文法, 就不是很理想.
因此, 英文教學目前延申到小學, 但時數太少
, 談不上有效的國際語言的及早紮根.
如李教授所提到 :
—————————————————————————————————————————————————————————————————-
我國博士生 英文仍有問題
個人如果英文不好,可能吃虧一輩子。首先,他可能無法念大學的英文教科書,既使看懂了英文書
,也會因為寫不出好的英文論文而不能有所表現。有時,我看到我國博士生英文仍然有問題,實在非常代他著急。
—————————————————————————————————————————————————————————————————-
事實上, 有太多太多大專生(大部份吧!), 讀原文書時, 花了1/3 – 2/3 時間在查字典.
我們真正的積極目標可能應設定在青少年18歲以前
, 盡可能達到可以流暢的閱讀一般科技文件
, 儘可能使其能接近於中文的閱讀能力
我們的研發能量應可更好, 更能掌握核心技術.
(25年前就反應給教育部及李遠哲院長)
Part 2.
確認英文的教育策略
不需要過度強調英文, 但要正視太多有心科技研發的青少年所面對的國際競爭.
有多少比例的華人得到代表先進開創能力的諾貝爾獎 ? 1/1000 ?
華人得到專利的比例如何 ? 1/5000 ?
華人掌握的關鍵核心技術的比例如何 ? 1/5000 ?
正當歐美科技先進國家的青少年, 大專生, 研究生, 正處於年輕力壯
, 集中心力, 突非猛進地學習及鑽研一手的書籍及科技文獻的時後
, 我們有何其多的優秀又熱心科技研發的年輕學子, 必需在有限
的經費及時間下, 又要同時背負著英文的學習及熟練的重擔.
認真思考英文教學的各種考量, 應是著眼於這個國家的未來,
是打算怎樣走, 是否要接受中英文份量愈來愈接近的教育內容及生活內容.
這樣做目的是什麼 ? 是虛榮浮華, 還是真的有備而來 ?
Part 3.
一周只上一堂課, 絕非整體教育投資上的明智之舉
有不小的部份的家庭確實是有教育的問題的(30%以上),
因為他們的家長本身就缺乏教育及知識.
這就不能以家庭為單位來解釋及分析問題,
那是一個社會整體必須去負擔及函蓋的問題.
家長本身為何會缺乏教育及知識 ?
可以推想到不少原因.
學校的老師在教室裡能做的是基本普及教學的任務
, 但是如果不整體辦教育, 如9年國教
, 後果就不堪設想, 可能會有70%以上家庭會無力自行教學.
公立學校就是為了全部的人而存在, 為了大多數人無能力自行教學而存在.
我們不太可能再去教導本身就缺乏教育及知識家長.
所以只能從整體教學的質量去提升, 並企求在這樣的環境下,
讓更多的普通家庭受惠, 並也能盡可能讓家長本身就缺乏教育及知識的家庭也受惠.
要本身就缺乏教育及知識家長眼光看遠一點, 似乎邏輯上就有困難
,而是有整體綜觀能力的人們, 更要積極去規劃整合的.
如李教授所提 :
————————————————-
小學生學英文,須反覆練習;但很多偏遠地區的小學生
一周只上一堂英文課,家長也都不會英文
,他們無法進補習班,又沒錢請家教,一周的英文課等於白上
————————————————-
一周只上一堂課, 絕非整體教育投資上的明智之舉
, 所投入的心力有可能起不了作用,
平白浪費人民資源, 更無法對得起弱勢家庭的期盼.
(老一輩子小學學日文都比這還多還密集有效得多)
要嘛, 就好好投入, 每周上個10堂12堂, 徹底的當作做基礎與文來學習,
使大多數人國中畢業後能有效閱讀, 朗朗上口.
使大多數人大專畢業後流利閱讀, 流暢表達, 專心於研發及各產業.
既然認定英文是很有用, 很重要, 在教學政策上何需遲疑 ?!
Part 4.
個人努力是絕對必要,
愚才的英語文也幾乎都是自修而來,
包括用全英文的文法書及字典.
(在去過歐美之前).
但教育政策 是看整體的成效,
國民教育的基本任務考慮到的是整體.
況且不是人人可去外國,
而12年義務教育, 青春時光每天 8小時被限制住了,
若教育政策沒負起供應起碼足夠的英文課程時數的責任,
要每一個年青人都全靠另外自修, 就是在製造無謂的負擔.
而全體社會資源及時間的浪費應是天文數字 !
關心者_0000000001
From.
“精密文明”網站
http://www.ChromNe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