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企業主指大學畢業生外語能力差,影響就業,甚至連頂尖大學畢業生求職時英語口試也鬧笑話,台灣、成功、清華、交通等大學昨均表示,近年陸續增訂英語能力畢業門檻後,學生英語能力已有提升,但聽說能力普遍不如書寫能力是事實。
台大教務長蔣丙煌昨說,台灣學生因缺乏口語練習,英語聽說能力不如書寫能力是普遍現象,所以台大已改善視聽教室設備,並訂立畢業生須通過全民英檢中高級檢定才可畢業的門檻。但他也坦言,學生畢業後仍須繼續學習,才能真正提升英文能力。至於企業界舉的一些離譜例子,應該只是個案。
成大教務長湯銘哲說,為提升學生英語能力,除規定畢業時要通過全民英檢中級檢定外,校方也透過招收外籍學生增加學生練習機會。
清大教務長唐傳義說,清大很多課程都用英文原文書上課,從大一起就訓練學生養成英文閱讀習慣,並要求以英文撰寫論文,畢業後到科學園區工作都能很快上手。交大則要求大四生要通過全民英檢中高級初試檢定才能畢業。
政治大學英文系教授陳超明表示,台灣英語教育過於重視文法,但學生平常練習不足,即使是頂尖大學畢業生面對口試時,也可能因緊張及疏於口語練習,出現將中文直譯成英文的狀況。
教育部高教司長何卓飛表示,基於大學自主,無法強迫所有大學將英語能力列為畢業門檻,但會透過獎補助款鼓勵各校提升學生英語能力,現已愈來愈多大學將全民英檢納入畢業門檻。
部分大學 英語能力畢業門檻
◎台灣大學:通過全民英檢中高級檢定。
◎成功大學:通過全民英檢中級檢定,但英文系須通過全民英檢中高級檢定。
◎清華大學:無校定門檻,由各系決定是否要訂英語能力畢業門檻,目前有的系有訂,有的則無。
◎交通大學:通過全民英檢中高級初試檢定。
註:全民英檢依檢測難易度分為初級、中級、中高級、高級、優級;各級檢測又分初試及複試,兩者皆通過才算通過檢定。(蘋果日報/201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