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族轉職最想加強外語、電腦、管理三大技能

春節假期剛過,許多人還在收心準備上班,卻已經有不少的上班族積極準備迎接接下來的轉職熱潮。根據 ETS 臺灣區總代理忠欣公司所做的「2015語言類認證大調查」發現,有 64% 的受訪者考慮在一年內轉職,而除了本身專業技能外,78% 的受訪者認為,加強外語技能,可替自己的履歷加分;其次是加強電腦軟體技能,佔 47%;第三為管理技能則佔 41%。

根據調查,欲轉職者中有三分之一想考語言證照,其中 67% 選擇考多益測驗。有近一半的受訪者有一張以上的語言證照,其中擁有多益測驗證照佔 65%,擁有全民英檢證照佔 33%。持有多益證照者,有 28% 的分數在 605 分到 700 分之間為最多;其次則是 455 到 600 分,佔 21%。忠欣公司分析,企業對求職者語言能力的要求有上升的趨勢,因此轉職前能取得外商及本土企業都採用的多益,會有加分的效果。

至於轉職前想考證照的原因,前三名分別是為了提升求職競爭力 (54%)、個人興趣 (46%) 及學校或公司規定 (40%)。而欲轉職者認為對求職最有幫助的是多益測驗 (67%)、JLPT 日語檢定 (32%) 及 TOEFL 托福 (28%)。而 7 成的欲轉職者設定自己多益測驗的目標分數要在 600 分以上。

這項語言類認證調查針對 24 歲到 45 歲,且有一年以上工作經驗的上班族,以網路問卷進行調查,回收有效問卷為 1538 份,調查期間為今年 1 月 9 日至 30 日。

翁俊海升高二 會10種外語

台中一中語文資優班學生翁俊海,從小學過英、日、法、德、西、葡、義、阿、俄、韓等 10 種外語,8 歲就通過大學程度的全民英檢中高級初試;國中通過最高級的日語 1 級檢定;最近又一口氣通過德、法、西等 3 種第二外語的初級檢定。

當醫生的老爸未逼翁俊海讀第三類組「繼承衣缽」,讓他念語資班全力發展外語天賦,是翁俊海成功關鍵;他將來想利用外語專長當外交官或從事國際政治。

語言訓練測驗中心今年首辦「第二外語能力測驗 (基礎級)」,近 1500 人報考,升高二的翁俊海,法、德、西語都通過。

翁俊海的爸爸翁國祥說,為加強兒子的外語能力,俊海牙牙學語時,父子就用英語對談,小二俊海已通過全民英檢中高級初試,有史以來最年輕;9 歲那年考電腦托福更高達 250 分 (滿分 300),還得過台中一中英文作文賽高一第一名、東海大學辦的高中生英語廣播比賽冠軍。

翁俊海也學日語,上過半年日語學校,可以自己讀日本小學課本,國中時代就通過日語測驗一級檢定及日本留學獎學金測驗。

翁國祥說,他沒留學過,第二外語也不行,發現兒子對外語有天分,也有興趣,就不斷讓俊海接觸各種不同外語,但不強迫,也不考試導向,平均每天最多學 30 分鐘外語,他扮演的角色,就是選對教材,讓學習事半功倍。

不過,讓兒子念一中語資班,而非數理資優班,翁國祥也經過一番掙扎。他說,在台灣,成績好的男生,讀文科感覺就矮一截,尤其醫生的小孩,學測滿分不讀醫科,甚至會被爸爸罵。不過,他選擇讓兒子自由發展,雖然兒子高一全班第三名,「但每次看到他沉醉在用英文寫小說,我心裡總會嘀咕:要是不寫小說,你就會拿第一名。但家長不應有這種觀念,我從未說出來,儘管我擔心他以後的出路。」

翁俊海說,從小學 10 種外語,爸爸都是用買玩具等鼓勵的方式誘導,他也有興趣。他認為學第二外語的要訣,首要是了解文法的結構,能把它系統化,簡單來講,就是搞懂依人稱變化的動詞「變位」,且用背片語的方式學文法,就會發現很多外語的文法大同小異,較容易上手。(聯合報 2011/07/25)

高雄機場外語志工服務一流 老外讚

交通部觀光局高雄機場旅客服務中心有支精通外語的志工隊,其中不乏「亮妹」;每當郵輪靠泊高雄港客,志工就充當翻譯,貼心的服務讓溝通無障礙,為台灣的觀光及外交加分不少。

外語志工隊有30人,其中只有2名男性,志工分別來自文藻、高雄餐旅學院、中山、高雄第一科技大學;諳國台語及英語是必備條件,其他如西班牙語、日語、法語、德語,至少會1、2種,有人會4種外語。

高雄機場旅客服務中心主任巫宗霖說,搭豪華郵輪自高雄港入境的外國觀光客愈來愈多,中心人力有限,外語志工隊鼎力相助,讓旅客賓至如歸。

目前就讀高雄海洋科技大學航運技術系4年級的楊尚諭,是志工隊中接待過境郵輪艘次最多的,約20艘次。他擔憂觀光客找不到路,有時會帶著走到較近的路口或捷運站,服務百分百。

「我未來要上商船工作,當外語志工就像另類實習」,楊尚諭說,他的外語能力變強了,利人也利己。

自文藻西班牙文科畢業的吳婉郡,從五專2年級加入志工隊行列,插班考上淡江大學政治系後,只要有空,就會回高雄當翻譯志工,5年來接待過10多艘次。

此外,志工會搭配旅客服務中心人員在入境處服務,以流利的外語為各國觀光客「解惑」;舉凡旅遊、交通資訊等查詢,志工們都罩得住。

志工一流服務,令外國旅客印象深刻。尤其志工還會客串行銷人員,奉上台灣水果,請各國觀光客品嘗;嘴巴甜、水果甜,許多「老外」都豎起大拇指說讚。(2011/02/10 聯合報)

第二外語資料庫 民眾免費查詢

國科會從前年底起建置第二外語研究資源,委由台大建立日文資料庫、政大建立德語、法語資料庫。台大蒐集了400多種、政大則有德語353種、法語232種,民眾可免費使用。

台大圖書館館長陳雪華表示,日語研究資源建置涵蓋法律、政治、歷史、藝術、文學、語言、宗教、經濟、台灣研究等主題,除圖書、期刊、報紙外,也有影音多媒體等資料。政大圖書館館長劉吉軒說,政大昨起在藝文中心舉辦「香榭‧左岸‧媚影─法蘭西絕色影展」。

資料庫網址:日語 http://jpndbs.lib.ntu.edu.tw/DB/search.jsp;德語 http://german2.nccu.edu.tw;法語 http://french2.nccu.edu.tw。(聯合報/2010-10-07)

國內教育 英文聽講不如寫

針對企業主指大學畢業生外語能力差,影響就業,甚至連頂尖大學畢業生求職時英語口試也鬧笑話,台灣、成功、清華、交通等大學昨均表示,近年陸續增訂英語能力畢業門檻後,學生英語能力已有提升,但聽說能力普遍不如書寫能力是事實。

台大教務長蔣丙煌昨說,台灣學生因缺乏口語練習,英語聽說能力不如書寫能力是普遍現象,所以台大已改善視聽教室設備,並訂立畢業生須通過全民英檢中高級檢定才可畢業的門檻。但他也坦言,學生畢業後仍須繼續學習,才能真正提升英文能力。至於企業界舉的一些離譜例子,應該只是個案。

成大教務長湯銘哲說,為提升學生英語能力,除規定畢業時要通過全民英檢中級檢定外,校方也透過招收外籍學生增加學生練習機會。

清大教務長唐傳義說,清大很多課程都用英文原文書上課,從大一起就訓練學生養成英文閱讀習慣,並要求以英文撰寫論文,畢業後到科學園區工作都能很快上手。交大則要求大四生要通過全民英檢中高級初試檢定才能畢業。

政治大學英文系教授陳超明表示,台灣英語教育過於重視文法,但學生平常練習不足,即使是頂尖大學畢業生面對口試時,也可能因緊張及疏於口語練習,出現將中文直譯成英文的狀況。

教育部高教司長何卓飛表示,基於大學自主,無法強迫所有大學將英語能力列為畢業門檻,但會透過獎補助款鼓勵各校提升學生英語能力,現已愈來愈多大學將全民英檢納入畢業門檻。

部分大學 英語能力畢業門檻

◎台灣大學:通過全民英檢中高級檢定。
◎成功大學:通過全民英檢中級檢定,但英文系須通過全民英檢中高級檢定。
◎清華大學:無校定門檻,由各系決定是否要訂英語能力畢業門檻,目前有的系有訂,有的則無。
◎交通大學:通過全民英檢中高級初試檢定。
註:全民英檢依檢測難易度分為初級、中級、中高級、高級、優級;各級檢測又分初試及複試,兩者皆通過才算通過檢定。(蘋果日報/2010-06-11)

大學畢面試 「I have one mother」人力業調查 3 成 8 待業中 外語不及格是主因

人力業者昨公布最新調查指出,去年和今年畢業的大學生中,至今仍有高達三成八在待業中,主要是大學畢業生素質與職場需求有落差。四百多名受訪企業主在評比大學畢業生能力時,甚至將他們的「外語能力」與「專業技能」各打了五十七點二與五十七點四的不及格分數。企業主指出,曾有碩士畢業生應徵時說出「I have one mother and one father」的離譜英文。

人力業者 104教育資訊網昨公布「二○一○年好學歷vs. 好學力調查」,該項調查網路訪問兩千六百四十五名去年與今年的大學畢業生,與四百八十四位企業主。

在滿分為一百分的五個細項評比中,企業主對畢業生的「電腦操作」與「時間壓力管理」只給勉強超過六十分的分數,但「外語」與「專業能力」則分別給五十七點二與五十七點四的不及格分數。最高分的「溝通表達技巧」,也僅有六十八點九分。

跨國企業宏正自動科技公司人力資源部協理王安倫指出,近五年來國內大專畢業新鮮人的英文程度每下愈況,曾有前段班的國立大學理工科碩士畢業生來應徵時,在面試時用英文自我介紹說出「I have one mother and one father.」(我有一個爸爸一個媽媽,隱含他人有一個以上的爸爸或媽媽之意)。說完就結結巴巴說不出別的話來,「英文水準甚至比小學生還差!」

台達電人資長林瑞娟表示,企業國際化,包括業務、採購、現場工程師等都需要基本程度的英文表達能力。目前國內大學欠缺原文書或口語訓練,學生英文能力自然無法提升。今年台灣大學畢業,已在外商公司實習的黃庭紜說,同儕與自己的外語能力比較沒有問題,但她觀察應屆畢業生可能缺乏實習機會,「對企業所需的專業能力確實比較不了解。」

104教育網營運長黃漢聲表示,三成八的大學畢業生找不到工作,比率確實偏高,顯示「學校所學跟企業主需求比較明顯不足」。1111人力銀行公關總監何啟聖也說,不久前進行的統計發現,去年畢業的二十三萬學生尚有約三成、七萬人未找到工作,「大學生的基本專業令人憂心。」

黃漢聲建議目前仍在學的學生要多進修語文或其他專業推廣教育。何啟聖也呼籲:「在校時就要把握實習、打工機會,作個專業求職者。」

企業對社會新鮮人 就業力評比

◎外語能力:57.2
◎專業技能:57.4
◎電腦操作能力:61.7
◎時間壓力管理:62.8
◎溝通表達技巧:68.9
註:表列為受訪 484 家企業,對新鮮人所做評比,滿分為 100 分。(蘋果日報/2010-06-11)

外語導覽驗收 慈大生脫口中文

慈濟教育志業體中的慈濟大學為讓同學用英語輕鬆介紹校園,這學期舉辦校園外語導覽志工培訓,學生從培訓課程中,暸解學校歷史、校園設施、特色與人文。昨天進行第一階段驗收,考試分成聽力筆試和實地口試,同學一大早拿著講義複習,有人笑說,比考托福還緊張。

用中文導覽大家都會,但是用英語就要平時多練習,走到解剖學科大樓,應該是「Great giving hall」居然脫口說出中文「大捨堂」,還有的人則是要求口試委員讓他看一下小抄。當然也有同學開場就滔滔不絕,融入自己在校經驗,讓導覽更加生動有趣。

口試委員之一喬.蕾根說,同學表現得非常好,唯一要加強是,不要用中文思考來說英文,要直接用英語表達,熟悉了學習路徑,才能創造雙語的大學校園。(聯合報/2009-12-22)

翻譯軟體凸槌多 IBM 匯集經驗研發聰明語譯

澎湖七美島竟翻成「七個美國」(Seven America),翻譯軟體鬧笑話其實已非新聞。IBM 匯集員工之力研發更聰明的翻譯軟體,機械翻譯可望變「更有人性」。

翻譯機、翻譯軟體以及日趨普遍的線上翻譯,依賴程度較高的使用族群,多半對於另一種外語懂得不多或甚至完全不懂,所以需要借由這些機械式的翻譯工具幫忙進行轉換。

問題是,正因為這些使用者對於需要轉換的外語不懂、不太瞭解,沒有能力辨別機械翻譯的正確度有多少,翻譯結果一律「照單全收」,因此常鬧笑話。

有外籍遊客到中國大陸觀光,在某地驚見「餐廳」中文招牌旁邊所出現的英文翻譯竟然是 TranslateServer Error (翻譯主機錯誤),隨手將如此「奇景」拍下照片並放到網路當成趣聞分享。

語言是人類的基本溝通工具,全球化趨勢讓不同語言之間的溝通變得更為密切、頻繁。不懂外語的人如果想跟外國人溝通交流,自然得求助於機械翻譯,這家餐廳老闆想必正是如此。

但由於無法判斷機械翻譯的答案是否可靠。就連主機當機時跳出來的錯誤訊息,因為寫的是英文字,餐廳老闆「想當然爾」以為這就是「餐廳」一詞的中翻英,就拿來高高掛起當招牌了。

另一種常見的狀況則是,機械翻譯無法瞭解生活上的語境。

如果不熟悉台灣流行文化的環境,例如 Google 線上翻譯對「我喜歡聽豬頭皮」這句中文,只能翻出 I like to listen to pig skin (我喜歡聽豬的皮),無法翻出句中「豬頭皮」其實為知名的台灣音樂創作者兼歌手。

如何把冷冰冰、既不懂變通也缺乏實際生活經驗的機械式翻譯,變成確實能夠「聽得懂人話」且不會因為溝通誤差而鬧笑話的語言工具,其實是一大挑戰。

國際商業機器公司 (IBM) 新研發的智慧型翻譯軟體 n.Fluent,或許能幫機械翻譯的未來發展提供思考方向。

IBM 企業集眾人之力研發出來的翻譯工具 n.Fluent,用過它的 IBM 員工來自全球170多國、人數約40萬,實際負責這項軟體研發的工程師、數學家近100人。它以提供電腦網頁、電子文件檔案、網路即時通訊甚至黑莓機智慧手機上的同步翻譯。

每一次只要有人使用 n.Fluent,它的翻譯主機就會從中「學習」實際經驗,讓龐大主機資料庫越來越豐富、靈活、更「有人性」。據 IBM 統計,這套 n.Fluent 翻譯工具從2008年8月上路,翻譯字數已經超過 4000 萬字。

能將英文翻譯成中文、日文、韓文、法文、義大利文、俄文、德文、西班牙文、葡萄牙文、阿拉伯文的 n.Fluent,雖然被 IBM 形容為「企業內部使用的一項軟體」,但未來不排除將它擴大成為對外界提供的新產品或服務。(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