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市英語演講 明德國一生摘冠

甫落幕的台中市的英語演講比賽,是由明德高中國中部國一學生劉宇寧獲私中組冠軍,純屬難能可貴。劉宇寧說,比賽前她準備 3 個題目,上台前 6 分鐘抽到「什麼使我快樂」為題演說,她把「HAPPY」變成 home、acting、people、play、yes 五大主題的「主題式」寫作。

據聯合報報導,劉宇寧的姑姑、阿姨已移民美國,表哥、表姊都是 ABC,因寒暑假玩在一起,常以英語溝通練習,說得一口好英語;她也努力向校內外師學習,並勤於閱讀和寫作,因此才有如此優異的表現。

據報導,指導老師管滿麗說,劉宇寧的演講文章面面俱到又有創意,加上豐富的肢體表達,有別於一般演講稿多是單一面向;她從自己興趣各層面發想演說,獲評審青睞。

劉宇寧分享學英語方法,「聽、說、讀、寫」依序才能引發興趣,就像說中文一樣,英語也要活用在生活,台灣學習多強調讀與寫,興趣很容易被「消滅」。

明德高中英語教學聘請外師搭配中師授課;校長林義雄說,教材內容與美國小五、小六教科書同步,語文資優班每週有 12 堂英語課,其中2堂課是訓練英檢,並設計「英語讀者劇場」。

看影集練英文 多益考 990 滿分

台灣科技大學應用外語系學生陳玉孟靠著看影集練習、參加學校英語營隊擔任教學助理,磨練英語口說能力,不僅能說一口道地英文,也在今年拿下多益測驗 990 分的滿分成績。她說,想把英文學好,要先了解自己的興趣,找到適合教材,並持續學習,就能成為「英文萬事通」。

念士林高商應用外語科時,陳玉孟覺得自己無論怎麼練習,都無法把英文說得像外國人一樣,在一次偶然機會,看到美國影集「六人行」(Friends),起初覺得影集很好笑,反覆看了多次,後來乾脆變成學習教材。

陳玉孟分享,第一遍搭配中文字幕看,先了解劇情;第二遍換成英文字幕,因已大略了解劇情,若有不懂的單字就先用猜的;到了第三遍則關閉字幕,發現有不懂的單字才去查字典。一次又一次重複,快速累積大量詞彙及語感後,口語能力突飛猛進。

靠著流利英文,陳玉孟大三時成為外交部、僑委會暑期赴美青年代表,也榮獲國科會大專計畫得獎團隊。今年畢業的陳玉孟更獲得專題製作競賽第一名,指導老師王世平表示,技職學生除了要有一技之長,外語能力更能拓展人生的各種可能性。

陳玉孟認為,在全球化時代,英文是基本能力,但是「如何學好英文」常令人頭痛。她建議,要找到自己最喜歡的學習方式,若要自學,就要找到興趣,才能持續學習。例如對時尚有興趣的人,可閱讀「Vogue」等時尚雜誌;對運動有興趣的人更可藉由球賽轉播、球評的評論來訓練英文能力。(聯合報 2014/06/20)

基測英文19分 多益考830分 申請上英國研究所

多益考 830 分 (總分 990 分),對許多人來說或許並不怎麼樣,但對於一個基測英文僅考 19 分 (滿分 60 分) 的人來說,這項多益成績就顯得難能可貴了。

據 udn.com 網站的報導,新北市德霖技術學院應用英語系學生李鏡安,從小就是「菜英文」,國中基測只考 19 分。上大學後為了拚出國,每天苦讀英文,多益考到 830 分,申請上英國利物浦大學英語教學研究所。

李鏡安說,從小爸媽希望她出國念書,送她去補英文,卻是噩夢的開始,「我看不懂 KK 音標,原本中午就該結束的課程,卻被老師留到晚上 9 點,從此之後看到英文我就怕,也不想好好學。」

國中基測英文只拿到 19 分,上大學後,李鏡安決定從頭開始學,「剛開始時態、單字,沒有一個會,更不用說開口說英文!」但現在她卻能與外籍老師侃侃而談。

大學 4 年來,李鏡安中午都到聊天室,邊吃飯邊用英文和外籍老師聊天,也聽 BBC 6 Minute English,「我會印逐字稿,把每個單字、句型搞懂,至少要聽 10 遍,確定自己會為止。」

李鏡安也利用通勤時間,用智慧手機軟體看一些名人的英文演講,「TED 演講時間不長,還可開中、英字幕,聽懂了再把字幕關掉,對學英文也很有幫助。」課餘時間則閱讀劍橋英語讀本,增進閱讀能力。

SAT滿分 林秉儀全台第一人

國立南科實中雙語部學生林秉儀參加英文 SAT 測驗,拿下 2400 滿分,創下全台首例,也是亞洲第三人,可望申請進入美國明星大學。林秉儀說,她從國小立志當科學家,希望往天文領域發展。

林秉儀小學二年級隨父母定居美國,國小畢業後又回到台灣,就讀南科實中雙語部,目前是高二生,在美國求學時打好英文基礎,說寫流利,除平常猛 K 英文,筆記本寫滿,求學時各科均衡發展,9 年級時參加全校英文字彙比賽,拿下全校第一名。

林秉儀每天上學都帶著登機箱,裡頭塞滿了中英文書籍、筆記本,且全年都穿著短袖衣衫,很有特色,早是校園知名人物。

林秉儀今年初報考 SAT,春節過後拿到成績通知單,在數學、批判性閱讀、寫作等三大單元,都拿到 800 分滿分,讓學校又驚又喜。南科實中校長林坤燦代表家長會致贈 1 萬元獎金給她。

「美式開放教育,讓我更想去拓展國際視野。」林秉儀說,SAT 考試前,曾利用暑假去留學中心演練 SAT 題型,未來希望到美國攻讀天文領域。

「她先天資質佳,後天又努力,考滿分一點也不僥倖。」雙語部主任陳昭玟說,林秉儀英文程度好,好學不倦,一點一滴累積實力。經學校向教育部查證,林應是全台第一個 SAT 測驗滿分者,在此之前,亞洲僅日本、韓國各出過一名滿分者。(聯合報 2014/02/24)

小六生考多益 差5分滿分

多益 (TOEIC) 英語測驗滿分 990 分,台北市敦化國小 6 年級學生許郡倫去年 8 月第一次參加多益測驗,就考了 985 分,差 5 分就滿分,英語能力已經接近母語人士,比較特別的是許郡倫沒上過英語補習班,也未曾在國外居住過,但是從小就愛聽英文有聲書和看英文小說,一本幾百頁的小說,假日一、兩天就看完。

根據統計,台灣 2012 年多益平均成績為 539 分,台灣 1 千大企業對經理級主管要求 650 到 750 分,985 分是相當少見的分數,能流暢以英文表達意見,不過許郡倫對於只差 5 分就滿分的成績有些小小的遺憾。

許郡倫的媽媽廖彩杏 20 年前曾在國四班教學生英文,她不喜歡補習班要學生背單字及強記文法的教學方法,教孩子英文不要求背單字和文法,而是建構環境,讓孩子喜歡學英文。

許郡倫還有雙胞胎哥哥,兩人在 4、5 歲時,廖彩杏就買很多英文繪本和有聲書,「我會要求孩子讀故事給我聽,」久而久之許郡倫和哥哥都愛上看英文書,郡倫愛奇幻、科幻類,哥哥則喜歡科學及軍事領域。

多數小學生愛最的休閒是看電視或玩電腦,許郡倫則是讀英文小說和逛書店,平常上學日 3、4 天可看完一本英文小說,假日 1、2 天就拚完。

許郡倫說,讀小說陌生單字不少,但她不會一直查字典,靠前後文了解大意,看久就懂了。(udn.com)

去年通過全民英檢高級 最小年僅15歲

語言訓練測驗中心 8 日表示,去年共有 1200 人報考全民英檢高級測驗,創歷年新高,其中僅 3 成考生通過,另參加複試 (說寫) 約 400 人,並有 81 人通過複試取得高級認證,通過人數與往年差不多。通過者中,年僅 15 歲的高中生林鈺豈,是去年通過者中,年紀最小的。

據蘋果日報報導,林母受訪時表示,林鈺豈只有國小時補英文,上了國中之後就沒再補習,但平時喜歡看英文科幻小說,睡前聽英語有聲書,累積不錯的英語能力,國一時通過全民英檢初級、中級和中高級,國三通過高級初試但複試沒過,一年後捲土重來終於通過複試門檻,他希望日後能從事外交工作。

語測中心表示,全民英檢高級程度,相當於歐盟的「流利」級,是專為高階英語溝通或學術英語能力而設計,適合大學英語系所學生、英語教師、翻譯、外交人員報考。

癱瘓也要追夢 天天通車學英文

「過去有太多貴人幫助我,希望自己也能成為別人生命中的貴人。」德霖技術學院應用英語系二技學生蕭哲明,10 多年前突如其來的血管病變導致雙腿癱瘓,為了一圓當英語老師夢想,每天花兩小時通車上學,不但成績名列前茅,還出版英語書籍,成為同學口中的「蕭老師」。

就讀德霖二技四年級學生蕭哲明現齡 57 歲,10 多年前因血管病變導致雙腿癱瘓,大小便失禁,但他卻沒有被病魔打敗;教育部規定當老師至少要有大學學歷,為了一圓當英文老師的夢想,蕭哲明讀完二專後,接著報考二技,每天搭電動輪椅花兩小時趕上第一堂課。

蕭哲明說,自己在日語和客語雙聲帶家庭長大,從小就對語言非常敏感,因特別喜歡英文,而想當老師,希望藉此將自己所學貢獻給別人。求學期間,他還著作《kk音標速成秘笈》,獲得許多社區大學及各級英語教師採用,並常應邀到國高中擔任脊髓損傷交通安全宣導演講。

蕭哲明分享,學英文最重要是掌握音調和語意,從小學開始到高中,他練習英文時,會不斷跟著錄音帶的發音跟著念,錄音帶念完一次,就用鉛筆捲回倒帶,不停重複直到學會。

他的導師黃文賢表示,每天看他背著尿袋花那麼多時間上下學,卻不曾喊苦,精神可嘉,值得同學效法。

學校為了方便他上課,特地在六樓男廁開闢一間供他更換尿布的私人空間,董事林謝也特別頒發獎學金給蕭哲明,希望他向上的精神,能鼓勵更多脊髓損傷的傷友。(聯合報 2013/12/19)

近3年多益成績 高中生贏大學生

主辦多益考試的 ETS 台灣區代表忠欣公司統計,近 3 年來高中生多益平均成績愈來愈好,大學生卻愈來愈差,實踐大學講座教授陳超明分析,高中生為準備考試,3 年都在讀英文,但多數大學生只有大一才接觸英文,多益成績自然不如高中生。

ETS 統計,大學生近 3 年的多益平均成績由 515 分降到 504 分,但高中生卻從 573 分上升到 582 分,以去年為例,大學生平均成績還落後高中生 582 分。

「只是取樣數的不同,不代表高中生英文程度比大學生好。」ETS 台灣區代表、忠欣公司總經理王星威指出,很多前段大學的商管學院,個人申請要求學生提供多益等英檢成績,很多程度好的高中生來考多益,分數自然高。反觀大學雖有英語畢業門檻,但前段大學和科大要求不一,整體平均分數就被拉低。

但他也指出,隨著國際化、全球化趨勢,越來越多大學重視英文能力,逐漸將英文必修課由 1 年延長到 2 到 3 年。

陳超明也認為,大學生要提升英文能力,大學 4 年至少有 3 年接觸英文才行,他指出,很多學校為幫助學生通過英文畢業門檻,在大三、大四開多益加強班、多益衝刺班,「其實是本末倒置的作法」。他建議學校,應鼓勵大學生當國際交換生、修全英文授課的課程、利用社團練英文,更能提升英文能力。

她讀私校高職部 多益950分

三年前國中基測考 308 分的連家誼,只能就讀私立高中的高職部,但她高職三年靠著提升英語力找到信心,今年參加統測英文考 98 分、多益 950 分,已推甄上國立台中科技大學應用英語系,她更訂下四年後到國外留學的目標。

連家誼的基測只有英文考得好,因為對語文有興趣,她選擇就讀新民高中應用外語科,練了三年英語,多益考 950 分高分,已達大學外文系的畢業門檻。連家誼說,她靠著看電影和英語雜誌提升聽力和閱讀力,尤其看電影學英文的載具很重要,她通常在電腦網路上看電影,而且會戴上耳機看,因為這樣更專注、對白也聽得更清楚,遇到不懂的單字和詞句,會立刻查字典;聽到精彩的對白也按暫停,跟著練習口說或記下來。

至於英語閱讀能力,連家誼坦言自己沒耐心看厚厚的英文原文小說,她選擇看英語雜誌,挑選感興趣的主題閱讀。她強調,一定要挑有興趣的,否則很容易半途而廢。(聯合報 2013/07/31)

活用單字 台科大洪乙文多益滿分

只要掌握自己的方向,技職生一樣有機會出國深造。台灣科技大學應用外語系的洪乙文,一路念技職體系,靠著自學、參加國際志工活動,闖出一片天,洪乙文今年多益考了滿分 990 分的好成績,將以交換生身分到西班牙馬拉加大學學習。

目前就讀二年級的洪乙文說,國中時數學很爛,只對英文有興趣。當時還被老師推薦去參加學校英文資優班,從此決定專攻語文的方向。升高中時,選擇就讀台中高商的應用外語科,每天勤讀英文、還逼自己收看聽不懂的 CNN,高三那年第一次考多益,就考出 960 分的高分好成績。

大學年年都得到書卷獎的洪乙文說,他未來的夢想當駐外記者。對她來講,語言只算是工具,他從大一開始,便嘗試參加各種活動,以拓展自己的眼界,例如去年她就擔任國際失智症研討會翻譯志工、也曾在亞洲花式滑冰比賽當哈薩克隊的隨身接待,學校各式國際活動,她都擔任司儀,除了練習英文,也增加歷練。

洪乙文認為,念英文最重要的是態度,她在擔任學校英語營隊小老師的時候發現,很多大學生告訴她,英文單字都背不起來。洪乙文說:「如果沒有每天看單字、想辦法用它,死背當然會忘記。」(聯合報 2013/06/27)

台灣長大、沒補習 托福拿高分

美國教育測驗服務社 (ETS) 昨天頒發第三屆托福獎學金,14 位得主各獲得美金 3 千元,他們都拿到托福 100 分以上高分 (滿分 120 分)。得獎者中有人從小在台灣長大,透過大量閱讀提升英語實力,也有人沒補過習,只利用學校與網路資源加強英文能力。

獎學金得主陳彥錚表示,台大外文系畢業後,曾在外文雜誌擔任編輯,從小都在台灣念書,沒有當交換學生的經驗,只憑著對英文的喜好,大量閱讀有興趣的英文文學作品,努力累積實力,她托福 116 高分,下個月將到紐約城市大學,攻讀新聞研究所。

交通大學資訊與財金管理系畢業的劉蘊之,從小到大沒補習過英文,念高中時參加學校開的英語寫作課程,還到 English Central 網站錄製自己的語音檔,讓網站糾正英語發音,英語實力大幅成長。

清華大學物理所畢業的王敬皓,即將到波士頓大學讀物理博士學位。王敬皓托福拿到 110 分,他以自學、漸進的方式學英文,例如到「科學人」(Scientific American) 網站,收聽「科學 60 秒」系列頻道,學習新知又可加強英文。(聯合報 2013/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