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ult錯譯adultery 英文教授指離譜

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彙編的「台灣與南島文化」導覽圖書將成年 adult 錯譯為 adultery (意為通姦),引起爭議。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英文系教授張武昌直言「錯得離譜」。 原住民立委陳瑩今天在立法院質詢指出,史前博物館彙編的「跨越與連結─台灣與南島文化」導覽圖書手冊,有多處英文翻譯明顯對原住民族不敬、蔑視,如將原本代表成年 adult 象徵的紋面錯翻成 adultery,將女祭司譯為有貶抑意味的 witch (意為女巫);將卑南族的「巴拉冠」青年會所譯為 meeting house;魯凱族的小米收穫祭典譯為 let’s dance together。

張武昌接受訪問表示,若紋面代表象徵成年,他認為應該譯為 adulthood 較適當,譯成 adultery 是錯得離譜;至於 witch 或 wizard (意為男巫),雖然早期有貶抑意味,但近期解讀已經相當中性,沒有帶有特別意涵,但若會引起部分人反感,他建議可以 oracle (意為傳達神諭的人) 代替。至於將集會所譯為 meeting house,張武昌直言是「太白話了」,因為到集會所的人是為特定目的才集會,他建議可譯為 assembly room,或是 ancestral house (祖靈屋);小米收穫祭則應譯為 harvest-festivity。 張武昌說,除了 adultery 譯名內容太過離譜,上述其他被指有誤的譯名都屬「不適當」。

不懂原民文化 翻譯鬧笑話

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企畫處長汪秋一指出,原住民文化多樣,加上各語系發音大不同,若不細心查證、考究,從事原住民文本翻譯很容易就出錯。他舉例,阿美族的長老稱 Kalas (音似「噶拉斯」),曾有人以為就是英語的 glass (玻璃杯),翻譯成「玻璃之珠」,讓人看得一頭霧水,哭笑不得。

汪秋一指出,類似的翻譯烏龍偶有出現,如某植物在阿美族語中稱 Bakong,有人翻譯成「貓公」,常被誤以為是指「公的貓」,「好端端的從植物變動物!」他也說,原住民族中常見的「祭師」、「巫師」,若翻譯成英語的「Witch」 (女巫),勢必無法涵蓋男性的巫師。汪秋一表示,翻譯團隊應有原住民文化專家審校,且譯者須認真考究原住民文化、實際查證。(中央社/2009-03-09;中國時報/2009-03-10)

將本文加入書籤.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