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魔鬼與上帝可以劃上等號時

魔鬼與上帝一邪一正、水火不容、勢不兩立,沒有模糊空間或灰色地帶,遑論會有魔鬼就是上帝、上帝等於魔鬼的情況發生。然而,有些事情並不是絕對的。譬如說,大家都知道,肯定和否定是意思相反的兩個概念,但您知道嗎?目前已知至少就有兩個肯定和否定皆表達同一意思的英文片語,而且還是我們經常見到和聽到的標準英語,已經被使用數百年之久。這怎麼可能呢? (How is this possible? / How can this be?) 當然可能!

不久前飆罵勞工團體的郭董曾經說過一句話:「魔鬼就在細節裡」。郭董事業龐大,深知經營之道,他想要表達的意思是,那些看來無關緊要的細節通常最容易出錯、搞砸;換言之,計畫中經常被忽略的細微末節,可能導致嚴重失敗,因此對細節十分注意、一絲不苟 (meticulous)、謹小慎微 (cautious),往往是避免計畫或事情失敗的關鍵。

「魔鬼就在細節裡」其實是從英文 “the devil is in the details” 這句成語翻譯過來的,其中 details 亦有人使用 detail,但口語用法通常以 details 居多。Detail 本身可當單數名詞或集合名詞用,意為「細節,詳情」,而 details 除了是 detail 的複數外,也有自己的意思,即「詳細情況,詳細資料」。

然而,the devil is in the details 並非英文一開始就有的俗諺,它是另一句較早出現且稍微比較常用的俗諺的變體,而這句原始成語竟然是 “God is in the detail”,其中 detail 幾乎都是用單數。顯然地,就這兩個同義的成語 (它們的確切起源均不可考) 而言,魔鬼就是上帝、上帝等於魔鬼。當魔鬼與上帝可以劃上等號時,看倌們,您還相信魔鬼與上帝永遠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嗎?

儘管狗尾續貂,但筆者還是認為將第一段有關肯定和否定皆表達同一意思的英文片語交代清楚會比較好。第一個肯定和否定同義的片語是 cannot/can’t but 和 can but,意為「不得不」,如 We can’t but laugh at such a remark. = We can but laugh at such a remark. (我們不得不對這樣的話笑了起來)。第二個片語是 couldn’t care less 和 could care less,意為「一點也不在乎」(當不在乎的程度已經不能再低了,當然就是「一點也不在乎」了),如 I couldn’t care less! = I could care less! (我一點也不在乎!)。

將本文加入書籤.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