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大外文系畢演 打動家長

亞洲大學外國語文學系今年畢業公演,改編電影劇本「窈窕淑女」,以音樂劇形式演出。學生們精湛英文,載歌載舞、活力四射。校方表示,今年外文系畢業公演首度跨校合作,外文系講師 Jeff Harrison (哈傑夫) 戲劇指導,台大退休教授李賢輝專程到台中,免費任舞台指導;畢業生家長看到孩子的學習成果,都很感動。

亞大外文系畢業公演總監學生林家華說,100多名演員,僅8萬元製作費,他們四處募款,花半年時間編劇、編舞、排練、自製舞台道具、租借服裝造型。

「窈窕淑女」(My Fair Lady) 劇情內容是一名固執傲慢的語言學教授,遇到口音粗俗的賣花女。教授覺得一個人的發音和腔調,可以決定其在社會的地位,花半年時間要改變賣花女的談吐、儀態。

學生林家華說,整齣戲劇場景不少,有街道、酒吧、書房、賽馬場、大使館,難度最高的是在舞台上迅速更換場景,團隊合作默契非常重要。

今年校方邀請家長分享孩子的成果,從高雄到台中的家長高安祺,看到女兒林家華的賣力演出,相當感動,也稱許女兒和同儕的表現,鼓勵他們:「辛苦排練非常值得!」

亞大外文系主任古綺玲說,畢業公演除了展現學習成果,還要挑戰學生的籌備、製作能力,尤其在經費有限之下要有完美舞台效果,考驗學生的人際關係、團隊默契。(聯合報 2011/06/09)

暨大外文系公演 搶搭小三話題

進入第十二個年度國立暨南大學外文系畢業公演,今年經八個多月準備,投進五十多名師生智慧心血排演獲美國東尼獎提名最佳劇本的「幸福大飯店」,描述三個不同時空不同的感情故事,內容碰觸最近火紅的「小三」議題,吸引目光。

指導老師劉佳仁說,這部戲的劇情分由三男三女扮演不同時段男女主角,描述不同時空、三段看似完美,實際上卻如履薄冰的婚姻生活,在紐約廣場719套房裡更迭上演,當婚姻的激情與熱情被現實掏空,該坦白或盲目前進,考驗沒有婚姻經驗的學生表演能力,刺激觀眾想看的慾望。

演出學生說,因劇情大膽碰觸外遇等最近火紅的「小三」議題,他們試著探討現實中愛情與婚姻背後的意義,角色揣摩至心境調整,都是新嘗試,為求精準演出,移師藝文中心。

暨大外文系主任魏伯特說,首演選定20日晚間7時在埔里藝文中心展演、23日晚間7時30分在台中屯區藝文中心演出。(聯合報 2011/05/07)

中華大學外文系演莎翁名劇

中華大學外文系英文組畢業公演,今年選定莎士比亞知名荒謬喜劇「第十二夜」,12月2日晚上7點30分,在新竹市立演藝廳演出

中華外文系英文組今年正好是第十二屆,又接近聖誕假期,選定「第十二夜」,有許多巧合。

中華大學指出,改編自莎翁愛情喜劇的這齣戲,劇情描寫聖誕假期最後一夜,主角因隱藏身分,鬧出不少荒謬、好笑的趣事。以往,學生以歌舞劇表演,今年強調演技,劇中還有擊劍與打鬥場面,富耶誕氣氛。

這場表演免費入場,即日起開放索票,電話:(03) 5186618、6834。(聯合報/2009-11-30)

南華外文系 挑戰情慾喜劇

南華大學外國語文學系4年級女多男少,班風偏內向保守。畢業班決定突破自我,演出挑戰道德禁忌,對「性」與「金錢」著墨甚多的希臘喜劇《莉西翠妲》。同學原本有些放不開,經年餘準備排練,不僅台風穩健,班上風氣也活潑許多。本周六晚將於佛光山嘉義南華學館公演。

《莉西翠妲》為古希臘劇作家亞里斯多芬尼茲 (Aristophanes) 的喜劇作品,劇中主角莉西翠妲渴望和平,期待連年征戰的丈夫解甲歸田;最後卻號召城中婦女發動兩性戰爭,一方面佔領財庫,激起丈夫們慾火,另一方面火力全開,盡情揶揄城中男性。全劇數落男性窮兵黷武卻色厲內荏的本質,看似反戰,卻又暗指真正戰鬥不在沙場,反倒禍起兩性之間。

南華外文系畢業公演副公關陳心宜表示,全班31名同學,只有5位男生,大家私下愛玩,課堂上較安靜。前幾屆畢業公演,學長姐多演出悲劇,這次挑選喜劇,盼給觀眾不同感受;《莉西翠妲》以女性觀點探討兩性戰爭,女性角色多,適合女多男少班級,同學選為公演劇本。

籌辦期間,同學募款,還要克服心理障礙。莊富元、吳若綺在劇中飾演夫妻,有不少情慾戲碼,兩人是轉學生,原本不太熟,卻要在大庭廣眾下演床戲,起初尷尬又害羞,但兩人相當認真,時常共同揣摩劇情,同學、老師適時給予建議。現在兩人放得開,平時還以 husband (丈夫)、wife (妻子) 相稱,「但沒有假戲真做啦!」

公演指導老師趙美玲說,人力不足,每名同學都身兼演員、工作人員,同學的努力、向心力讓她很感動。《莉西翠妲》將於本月21日晚6時30分在佛光山嘉義南華學館演出,歡迎大家來看戲。(聯合報/2009-11-16)

「無紙教學」 洋教師顛覆傳統

台灣科技大學應用外語系助理教授周若漢,來自德州,喜愛中國文化的他,2001年來台擔任語言中心老師,4年前被挖角至台科大,積極透過Blackboard電子教學平台從事「無紙教學」,要讓學生「凡學過,必留下痕跡」。

43歲的周若漢7年前第二次來台,先到東華大學外文系擔任語言中心老師,花蓮的好山好水讓他決定定居台灣,曾在台中學過「台灣話」的他,閩南語說得很溜,連阿公阿嬤遇到他都很感親切。

他說,1988年他至德國慕尼黑當交換學生,遇到不少中國籍學生,他原本想到中國學華文,但他的第一位中文老師、台師大英語系教授賴守建議他來台灣,加上隔年大陸發生六四天安門事件,他因此來台。

來台一年,他白天學中文,晚上教英文。有天決定以台灣為家,但必須取得學歷才能永久留在台灣。他於是到哈佛攻讀第二個碩士,論文就以「天安門事件對中德關係影響」為題,畢業後繼續至德州大學讀博士。

2005年他被挖角至台科大擔任國際學術事務中心主任,積極發展校內網路教學,透過學校網站Blackboard教學平台,實驗「無紙學習」,學生透過平台,可以看到所有同學的作品,還可以看到老師的修改過程。

周若漢說,顛覆傳統單一教學,上課完全用不到一張紙,但學生絕對「凡學過,必留下痕跡」,透過「討論區」、「公佈欄」,學生可以互動交流,絕對比老師講課吸收的快,「讓學生真正學到東西」。(聯合報/2009-03-16)

70歲洋教授 舌吻狎女被訴

在文化及華梵大學任教的外籍副教授Jerome Francis Keating (中文名祁夫潤),被控利用身兼經濟部工業局英文約聘審稿人員的機會,藉口送書將該局一名年輕女員工騙到家中,趁機熊抱女方強行舌吻又摸臀,被台北地檢署依《性騷擾防治法》起訴。

祁夫潤昨喊冤說:「告我的人是神經病!」他的家人則說:「這是政治事件,對方是『make up a story』(意指編故事),我們已反告她誣告。」

擁有美國雪城大學博士學位的祁夫潤,2003年從國立台北大學副教授退休後,轉往文化大學英文系及華梵大學外文系繼續任教,專長為英美文學及浪漫時期詩人,他同時也是政治觀察家,著有《台灣民主奮鬥史》、《探索台灣自我認同》等書,他因關心扁案,曾與美國在台協會前主席白樂崎等外籍學者聯名發出名為「腐蝕中的司法」公開信給法務部長王清峰。

起訴指出,祁夫潤 (70歲) 因擔任工業局審稿職務,與容貌清秀、身材嬌小的二十餘歲被害人熟識。去年十一月十八日,他藉口送書,邀被害人下班後前往他位於台北市和平東路三段的住家,卻在送完書,趁著西方人習慣臉碰臉道別的機會,用力抱住被害人舌吻,還撫摸她的臀部。

被害人飽受驚嚇,逃離現場後馬上以手機向友人反映此事,並以電子郵件質問祁夫潤:「我這麼相信你,你怎麼可以這樣?」

不料祁夫潤竟回信稱,「是妳主動跟我調情、挑逗我,我還一度覺得不妥,想要拒絕妳!」被害人曾向上級呈報此事,但因祁夫潤不是工業局人員,被害人於是報警。

由於被害人對案發經過描述詳細,加上被害人的通聯紀錄和工業局內部性騷擾的報告,佐證此事並非虛構,檢方於是將他起訴。(蘋果日報/2009-03-12)

清大政大評鑑 9班「待觀察」

二○○八年上半年大學評鑑結果昨出爐,接受評鑑的九所大學共四十二個班制被列入「待觀察」名單,其中獲教育部五年五百億元補助的清華大學和政治大學,分別有六個和三個班制被列入「待觀察」名單。教育部直言,五年五百億元是鼓勵大學投入研究,但大學除研究外,也應重視教學品質。

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昨天公布大學系所評鑑結果,這次評鑑國立大學政大、清華及東華、私立大學大同、中原、世新、亞洲、開南和實踐,共九所學校。這是高教評鑑中心第四梯次的評鑑,從九十五年開始,已評鑑了四十五所大學。

在兩百卅一個系所、四百一十八個班制中,三百七十六個班制評鑑「通過」,比率近九成;四十二個班制為「待觀察」,約占一成。

教育部高教司長何卓飛表示,「待觀察」系所招生名額會被凍結,需於九十九年三月接受追蹤評鑑,如果再不通過,就要停招退場。

九所受評大學中,沒有大學全部通過。「待觀察」最多的是開南大學,卅八個評鑑系所班制中,有十八個「待觀察」,通過率只有五成二。

清大招牌的核子工程與科學研究所碩士班,以及中文、外文和人文社會系學士班,也名列「待觀察」。報告指出,核工所合聘教師卅一位,但無專任教師,師資結構不合理,且與工程與系統科學系(所)在教師教學研究、學程設計等重複性非常高。

清大中文系被評為專任教師嚴重短缺,大學部、甚至研究所有二線的兼任教師負責;評鑑委員也認為,人文社會系課程安排豐富,但卻無法每年開授,學生為求順利選課,提前在二年級開始修專業學程,與設系精神有衝突。

至於政大,報告指出,政大法律科際整合研究所碩士班專任教師只有兩位助理教授,目前發展的目標過於龐大,且四大領域中,「法律與醫療」因該校無醫學院及附設醫院,「法律與工程」也無相關工程學系支援,「應考慮是否要調整。」

高教評鑑中心執行長陳振遠表示,多數「待觀察」系所都是因為師資、課程等無法配合設定的目標,各大學都是「自己和自己比」。

大學系所評鑑「待觀察」名單
●國立大學
◎清華大學
.核子工程與科學研究所碩士班
.奈米工程與微系統所碩士班及博士班
.中文系
.外文系
.人文社會系學士班共6班
◎政治大學
.生命科學所碩士班
.法律科際整合所碩士班
.宗教所博士班共3班
◎東華大學
.光電工程所碩士班
.電子工程所碩士班共2班
●私立大學
◎開南大學
.財務金融系碩士班
.國際行銷系學士班等,共18班
◎實踐大學
.資訊管理學系學士班
.觀光管理學系學士班等,共7班
◎世新大學
.圖文傳播暨數位出版系學士班
.英語系碩士班共2班
◎亞洲大學
.財務金融系碩士班
.外國語文系碩士班共2班
◎大同大學
.應用數學系碩士班1班
◎中原大學
.企業管理系博士班1班
註:評鑑期間為2008年上半年;評鑑結果公布於評鑑中心網站 (http://www.heeact.edu.tw) 及教育部網站 (http://www.edu.tw)。
資料來源:高等教育評鑑中心 (綜合報導/2009-01-01)

搶救休學 高市空大以彈性學習模式招手

經濟景氣不佳,也傳出有學生休學情事,高雄市立空中大學以學費便宜、彈性學習模式,向失學者招手。

高雄市空大表示,有學子面臨升學窘境,要擔心大學學費高漲、負擔不起;也要擔心休學後學歷不足、難以就業。不少學子因經濟因素考慮休學。

為搶救這些學生和讓無薪休假員工進修,高雄市空大今天受理新生報名,登記入學即可選課,收費採學分制,每1學分費用新台幣860元,希望協助無力負擔高學費,又有經濟壓力的學子就讀。

高雄市空大說,空大的彈性學習模式,可以讓已就業者找到合適的進修管道,為個人競爭力加值,又可讓進修者兼顧學業與就業,免於休學壓力。

高雄市空大由高雄市政府創辦,設有法政學系、工商管理學系、科技管理學系、外國語文學系、文化藝術學系和大眾傳播學系等,根據教育部規定,修習128學分以上,即依「學位授予法」頒予大學學士學位。(中央社/2008-12-27)

《自由》評論當考題 師招議 學者批:失學術中立底線

大同大學生物工程系陳姓學生向《蘋果》投訴指出,教授「高級英文」的講師郭文瑛,本月期中考以《自由時報》焦點評論總統馬英九文章為題,要學生翻譯成英文,學生認為該文偏頗而不滿。經記者詢問校方後,郭才發道歉信給學生及家長,且該題送分、作答者加分。學者批評,此舉已失去人師應保持學術中立的底線。

該題以《自由》上月十一日二版「焦點評論」批馬文章,要學生中翻英,佔十五分;該文重點有「馬區長先生在國慶咨文提出新口頭承諾,但若不把先前芭樂票清一清,一個涉嫌背信與詐欺的慣犯,早已是台灣全民銀行的拒絕往來戶,他的獨斷獨行更是直追兩蔣的獨裁,讓台灣百姓心碎、讓世界傻眼。」

投訴學生認為此題太偏頗,也有學生指出,郭文瑛平日上課就常發表偏頗政治評論,並威脅學生不專心聽就當掉,曾有學生在課堂舉手發問,郭還不耐煩回答:「Shut up, or I will throw you out.」(閉嘴,不然把你扔出去)。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系名譽教授吳武典批評,郭將個人政治立場灌輸在考題,已失去人師應保持學術中立的底線。

大同大學教務長洪賑城說,郭文瑛九月才到該校應用外文系擔任專任講師,校方已警告她教學內容、言談、考題應保持學術中立,洪強調:「這樣處理已很圓滿,不需要進一步開教評會調查。」記者無法獲得郭的回應,洪則表示不方便代為聯繫。(蘋果日報/2008-11-27)

「麻辣鮮師」梁欣榮 教英文秀中文詩

台大外文系主任梁欣榮最令學生難忘的是,他會在新聞英語、美國文學史等課堂裡,秀出自己寫的中文詩以及印章雕刻。讓學生上英文課還兼加強中文,一舉兩得。

梁欣榮17歲就從香港來台灣,就讀台大外文系。由於學生時代醉心於文學,台大外文研究所畢業後,赴美留學,取得德州農工大學英美文學博士學位後,回母校教書。

他說,他當學生時就像個書呆子,成天窩在圖書館讀書。他表示,「這是現代年輕人最不該做的事,讀書要能活用,不能死讀書」。

他認為,學好英文不能只是會背、會考試,更重要的是,要對文字有感覺,每一個字打進腦海都要能反彈出一個意象;如果對自己的母語都沒有這種敏感度,學習外語就更達不到這種境界。

梁欣榮說,現在的學生中文程度太差,學習外文不能忘本。有時他會在課堂上展示他雕刻的印章,要學生看看中文字之美,各種字體的變化。他也曾教新聞英語時,用投影片秀出他對近日國內時事有感所作的中文詩,與學生討論。他說,在學習英文與國外文化時,不能忘了自己的文化。

上外國文學史時,梁欣榮喜歡以學生熟悉的中華文化做比喻,讓學生更容易理解時空遙遠的西方。例如談到英國宮廷文學的華而不實,他馬上援引清代對仗工整的八股文為例,甚至當場在黑板上背出兩首八股文,要學生親眼瞧瞧,什麼叫做對仗對得巧妙,卻沒有靈魂。

梁欣榮說,教育一定要是自由的,他在課堂上分享他的中文詩與刻印,目的是當個火車頭,希望學生也能找到自己的嗜好深耕,輔以好的英文能力,將自身文化發揚到國際上。

關於格律工整的中文詩跟刻印章,梁欣榮說,這是他的興趣,但是年輕人不太做的事。因此,他在「英文課」上秀給學生看,也是一種文化傳承。他半開玩笑說,如果能讓學生因此覺得特別,而很容易回想起上課的內容,那也是不錯的附加價值。(聯合報/2008-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