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化英語課 陳超明:棄文法廢課綱

台灣的中學英文課,文法一向是教學重點,但政大英語系教授陳超明指出,今年大學學測已幾乎不考文法,學校應放棄文法規則的教學,廢課綱,改訂能力指標,以實用溝通為導向,把每個學生都教會,而不是趕著教完。

他說,台北縣最近推動英語活化教學,在正式課程外,用更活潑的方式,引發學童對學英語的興趣,效果不錯。

但他納悶,為何只有課外活動才能「活化」? 連正式課程也一起「活化」,甚至國、高中英語課也活化,不是更好嗎?

他指出,台灣傳統的英文教育,過分強調文法規則、死背單字,不重視基本溝通能力,導致許多人學了16年英文,見到外國人仍是鴨子聽雷、啞口無言。

他說,大家都知道問題所在,幾十年來卻無法解決。

陳超明最近在由聯經出版的新書《英語即戰力》當中提到,中學老師都認為文法很重要,但大考英文卻越來越不考文法,以測驗學生的閱讀理解力與語文的使用能力為主,「考試沒有引導教學」。

他舉例,今年學測英語題目,只有1-2題文法題,其他題目大多是理解題,須看上下文語意才能答,即考理解力,這才是真正考綜合語言能力,包括單字掌握、語法邏輯性及大量閱讀。

不過,當他告訴高中老師,上課不應該教太多文法,老師往往質問:「不教文法,要教什麼?」、「若我不教,萬一考出來怎麼辦?」

陳超明認為,大考中心未來不太可能考太多文法,老師應該教的,就是大量閱讀,及接觸外國文化的經驗與場景。

此外,英文老師還有個盲點,就是為了因應課綱趕進度,急著「教完」,卻不管學生會不會,即使班上只有兩三成的人懂,仍照樣教下一課。

陳超明認為,教會比教完重要,而且,建中和後段的高中,不應該教一樣的東西,英語課應該分級教學。(聯合報/2010-07-22)

英檢中高級 國小英師門檻

國小英語課綱從一百年八月上路,教育部從九十八年到一百年先實施「國小英語教育改造方案」,為未來國小英語教育做準備。教育部決定,全額補助國小英語老師參加英檢測驗,取得中高級的程度,藉此逐年提升國小英語老師素質。

「現在國小英語老師若程度不夠好,在課堂會被小朋友挑戰,下場通常很慘。」教育部國小英語課綱召集人、台師大英語系教授張武昌說,未來小學英語教學特別強調聽、說,英語老師如果沒有達到相當於全民英檢中高級程度,「可能活不下去」。

教育部國教司長楊昌裕表示,將全額補助報名費,鼓勵國小英語老師參加英語檢測,讓他們至少達到中高級以上程度,確認英語說、聽、讀、寫能力達到一定水準,可以教小朋友。教育部也將加速推動國小教師證書加註英語專長,提升國小英語教師水準。

目前全國有五六七八位國小英語教師,其中約一半未通過相當於全民英檢中高級檢測。

張武昌說,在他當學生時代,學校英語教學不強調聽、說,學生只能硬背單字,非常痛苦。當年他有個同學,「morning」(早晨) 這個單字要花一小時才背得住。

新國小英語課綱從一百年開始實施,英語教學將強調聽、說,學生學英語更簡單。

張武昌表示,現在有些小朋友的英語程度不錯,卻是老師的夢魘,上課壓力大得不得了。那場景就像是,小朋友將雙手交叉放在胸前,等著看英語老師可以玩出什麼東西,如果教錯了,部分小朋友會給老師難看。

張武昌透露,原本教育部想要求國小英語老師至少通過相當於全民英檢高級檢測,但考慮到現實問題,最後降到中高級。他認為,國小老師若發音奇怪或不正確,不適合教小朋友英語。

全國教師會教學研究部主任王嘉蘋回應,現在只要具國小老師資格就可以教英語,各縣市學校英語教學落差很大。

教育部要補助報名費,鼓勵國小英語教師參加英語檢測,可以接受。但如果要強制通過中高級檢測才能教英語,可能會遇到困難。(中國時報/2009-06-16)

景美女中》英文教學實驗 活用最讚

政大英語系教授陳超明昨天結束在景美女中1個月教學實驗,雖然高中教學難處不少,他仍堅持「使用」才是學語言最好方式,並反對使用各式測驗卷,考試也應減少。

陳超明還兼任政大公企中心主任,本月起他到景女教高一英文,每天1小時,每周5天,為期1個月「挑戰現有體制」,想了解理念可否用在現場,包括減少考試,不要學太多文法且要活用。

他指出,堅持考試不要多,且反對各式測驗卷,是因為考試為評量學生學習成果,老師應該自己出。他上了一個月,也認為應該廢課綱,改以英文能力指標,因為課綱「管太多」了。

陳超明用英文上課,中文為輔,喜歡問學生問題,剛開始有的學生不太敢講英語,後來可回答英文單字,在引導之下,有的人可回答完整句子,請他簽名也用英文。

他認為,學語文一定要用,且要允許錯誤。他表示,就算是「she」、「he」、現在式和過去式等會講錯,開口講一次即使錯了,「永遠都記得。」

陳超明仍質疑「趕進度有何意義? 」他認為,「語言沒有進度,」會用一句比較重要,就算趕完進度,多數學生不會使用,「會有挫折感」。

他上課將文法比率降到最低,他認為有的太細,不太需要講,學生聽不懂,考試也不該考。

高中老師有不少難處,陳超明認為,一周上課只有5小時,不夠用,且一班40人實在太多,很難練習語文,最好降到20人,且能力分班,老師上課可加入遊戲,增加互動。

他也說,段考考太細,他這種教法,學生段考成績會有問題,但有把握教三年後,大考英文成績「會很好」。陳超明說,在高中現場挑戰1個月,收穫很多,下次希望去國中教教看。(聯合報/2009-04-30)

卡帶教英聽… 教部砸錢升級光碟

時代在進步,但許多高中職的英語視聽教室,卻還在使用卡帶教學!

為了讓卡帶升級到時下一般人使用的教學光碟,教育部決定將投入10億元經費,用於改善高中職專科教室、科學實驗室及圖儀設備。

教育部表示,自從精省後,每年分配到各國立高中職整體設施設備的經費約僅300萬元,95課綱要求的設施標準,許多高中職至今都還達不到,更遑論將實施的99課綱。

教育部中部辦公室表示,新近出版的英語視聽教材均採光碟錄製,但許多位於南投、新竹等偏遠地區的學校,英語視聽教室卻只能使用卡帶,教師還得把光碟內容先拷貝到空白錄音帶上,再放給學生聽。

未來上述的骨董設備都可望能汰換,改成數位互動式英語教室,老師還可透過耳機聽學生的發音。

此外,物理、化學、生物實驗的設備不同,實驗室也不應「三合一」,但教學現場通常就只有一間多功能的理科實驗室,這種情況也可望改善。

教育部中辦專門委員楊德旺表示,今年補助對象為86所國立高中、81所國立高職及15所特教學校,高中每校可補助550~750萬,高職補助150~230萬,特教學校則可補助150~170萬,受惠學生約30萬人。

據了解,這是教育部過去20年來對高中職設備最「大手筆」的一次補助。

各校需在5月8日前提出計畫、爭取經費,並在今年底前執行完畢,許多學校的總務主任壓力大到都想請辭。(聯合報/2009-04-22)

未徹底檢討 正反意見擺不平

教育部昨天召開九八課綱課程發展委員會,國文、歷史兩科課綱因有爭議暫時擱置,自然科照案通過。台北市高中歷史輔導團老師、中山女高歷史老師邱永春說,為了遷就時數不足的問題,九八歷史課綱成了「跳躍式課綱」,老師必須彌補空缺,備課壓力增加了,學生要學的內容也沒減少,問題很大。

搶救國文教育聯盟執行秘書、台北市中山女中國文老師李素真說, 如果教育部不能立即宣布廢除九八課綱,至少國文科現在就將「論孟選讀」列為必選,讓高中生不要放棄讀古文。但教育部做不到,要延到明年六月才確定,到時會是什麼樣子,令人不敢樂觀期待。

「遺憾,痛心!」長期從事教育改革的前東吳大學校長劉源俊昨天痛批教育部不顧學子受教權,執意推動《九八課綱》,但九八課綱尚未實施,是改革的大好時機。可惜教育部一直存著應付之心,不願重新徹底檢討,學生真是可憐。

劉源俊說,九八課綱的問題,主要是每學期學生修習科目多達十五科,且「延後分流」的設計與「以選修代替分組」的想法相矛盾;自然領域各科課程設計零碎、不連貫。此外,基礎科 (如國文) 的時數減少,選修時數也少,卻安排「生涯規劃」或「生命教育」等「必選」課。

他認為,如果要解決各項爭議,最好是教育部減少時數的規定,只訂定必修課的「課程標準」,將更多課程設計自主權放給各校,且必須大幅修訂「總綱」。

全國教師會也發表聲明,要求教育部應堅持專業,不要再退讓,讓高中課綱回歸專業思考。

全教會也發表聲明指出,已訂出的九八課綱應走下去,在不更動總綱及各科學分與時數的原則下,各科課程內容可再微調,自九十九學年度高一起逐年實施。且課綱修訂不宜淪為各科搶時數的大戰,應有確實、詳細的國際比較,及國內實況研究來作為理論依據,以擺脫門戶之見,避免陷入政治鬥爭中。(中國時報/2008-10-28)

九八課綱「微調上路」 僅國文歷史未定案 高二生將選修代替分組

教育部昨針對延後一年實施的普通高級中學課程綱要 (又稱九八課綱) 做出決議,除國文及歷史科課綱未達共識、仍待研議,其餘二十一個學科依原九八課綱內容施行,適用於後年入學的高一新生 (現國二生),讀高二時將以選修代替分組,得如大學生跑班上課,數學、英文及基礎物理科也將分基礎版與深化版課程。

延後一年

九八課綱修訂四年來備受爭議,雖有關心教育議題者呼籲應廢止、重新研訂,但傾向微調後就上路的教育部長鄭瑞城昨說,國文、歷史因意見兩極,決定「持續對話溝通」,其他科仍將依原九八課綱內容於後年上路;國文與歷史若無法在明年六月前達成結論,因應教科書編審作業,將暫用原九五暫綱內容。

國二生適用新案

至於教育部先前宣布,調整國文科文言文與白話文比例,「論孟選讀」兩學分增列為必選,主科國、英、數的必修學分須過半及格才能畢業,歷史科先上台灣史、再上一冊中國史等爭議部分,昨都尚未定案。現在就讀國二的學生將適用新方案。

兒子讀國二的蕭姓家長批評:「教育部只會拖,既然另二十一科都照樣施行,不知為何當初宣布九八課綱要延後一年實施。」北市金華國中二年級林姓學生說:「期待高二跑班上課,可認識更多同學。」北市中正國中二年級陳姓學生則擔心,屆時恐連物理科基礎版都念不來。

谷標成最低門檻

全國教師會高中職委員會主委林清松說,九八課綱確定上路時程,讓老師及早規劃教學方向,但國文與歷史科課綱仍有大變數,建議教育部應成立專責機構研究。鄭瑞城回應,將由國立教育研究院負責。

此外,為免七分就能上大學再度發生,大學招生聯合委員會後天將討論,是否在大學指考現行頂、前、均、後、底標外,增前百分之九十五峰標及後百分之五谷標,並以各系採計科目的谷標和當最低入學門檻;教育部也規劃開放後段大學單招,一旦通過最快明年實施。

新高中課綱資訊

實施期程:99學年度 (2010年8月)
適用對象:後年8/1入學的高一新生 (目前國二生)
修訂重點:
.除國文與歷史科課綱,其餘21個學科依原九八課綱內容實施
.仍延後分流:原高二就分社會、自然組,延到高三才分組
.課程分版:數、英、基礎物理自高二分A版 (基礎版)、B版 (深化版)
尚待研議:
.國文與歷史科課綱明年6月前若未達結論,將暫用九五暫綱內容
.「論孟選讀」2學分是否增列為必選
.是否增列語文領域 (國、英) 及數學必修學分,過半及格才能畢業
.是否將選修科目「生活、科技與資訊類」及「健康與休閒類」,更名為「家政、生活科技與資訊類」及「健康、休閒與體育類」
資料來源:教育部

國中小97課綱 強化語文學習

教育部公布微調後國中小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簡稱九七課綱),預計一百學年度生效。未來小學中、高年級學生國語科要讀小說、戲劇等比較長的課文;國小英語強調教「自然拼讀法」,國中英語則要教會學生簡易書信寫作。至於閩南語課綱由於爭議過大,教部已重新聘研修小組進行研究。

全國教育局長會議27日在桃園龍潭渴望園區舉行,教育部提出書面資料指出,5月23日已公布九七課綱。國中小九年一貫課綱92學年度開始實施,因應環境變遷,教育部進行微調,增加媒體素養、海洋教育、人口販賣、永續環保…等議題,教科書也要跟著全面翻新。

教育部表示,國中小九七課綱自一百學年度(100年8月1日)起生效,由一年級、七年級逐年向上實施,其中,社會、自然與生活科技、藝術與人文三個學習領域及語文學習領域的英語科,同步自一百學年度的小三逐年向上實施。

對此,教育部國教司科長吳林輝表示,九七課綱實施後,國語科方面,國小中、高年級學生,將會讀到比較長文章課文,包含數百字短篇小說、戲劇等內容。

英語方面,國小生強調要學習「自然拼讀法」,看到英語單字就會自然讀出來,不要被音標套住;國中生則希望可以學會簡易英文書信寫作,老師在教學上要達到此一目標。

至於自然與生活科技課程,則增加全球暖化、能源等議題,九七課綱中甚至訂出教科書要有「節能減碳」單元。

至於閩南語課綱,吳林輝表示,課綱審議委員會對應該稱為「閩南語」或「台灣閩南語」有不同看法,甚至閩南語要小一或小三教都有爭議,因此閩南語課綱微調案暫時擱置,年底再定案。

對於教育部推出九七課綱,台北縣教育局長劉和然表示,九年一貫課綱不能只微調,應該大幅度修正。他進一步舉例,國小一、二年級認識的字不多,應只讀語文、數學、生活知識及強調運動等;但九七課綱還是要小一、小二生讀自然科、社會科,明顯不符實際。(中國時報/2008-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