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齡前學英語 重要的是如何教

教育部為制訂學前英語政策,委託政大公共行政及企業管理教育中心進行研究,公企中心昨天在台南市舉辦公聽會,與會的幼教業者強烈要求不應禁止幼稚園教美語,建議教育部應以市場機制來決定政策方向。

台中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教授陳淑琴表示,教育部並沒有說幼稚園不能教美語,重要的是如何教? 以該校來說,正就學前美語教學做規畫,希望培養師資。實踐大學應用外語學系副教授陳淳麗說,她以自己的孩子為經驗,贊成孩子學前學美語,但重點是如何協助家長,並引起孩子學習動機。

長頸鹿美語總編輯方登婷表示,她贊成由市場機制決定政策方向,不過應就外師聘請做規範,師資訓練也應有常態性配套規定。新竹市私立天福幼稚園長趙婉娟主張,孩子在學前可學美語,但不能犧牲孩子的興趣,也要注意學習動機,政府有監督、管理權,但家長也有選擇權。

台中教育大學英語系教授廖美玲說,學前學美語應以疏導方式看待,若社會有需求,學理就不該決定能教或不能教。她表示,並非幼稚園不能教美語,而是老師要如何教,這需要配套措施。現在有許多流浪教師,都是可運用的資源。

公聽會主持人政大英文系教授兼公企中心主任陳超明表示,比較北部與南部家長的心聲,他覺得南部家長有較深的焦慮感,擔心英語教育資源不足,因此會更期待不能對學習英語有任何限制。

昨天的公聽會共有南部地區近百名幼教業者及家長參加,廖美玲介紹教育部的兩個說帖。教育部提出1個前提、2個堅持、3種主張、4種作法,主張語言學習順序應先母語、再國語、後英語,幼稚園不可聘任外籍老師教授英語等。教育部的說帖並指英語學得早不一定學得好、幼兒階段非學好英語的關鍵期。

與會人員多認為愈早學英語愈好,但業者也同意外籍教師並不一定教得好,重要的是要有嚴格的把關機制。(聯合報/2009-10-31)

小老外教英語 同學:進步了耶

台東縣興隆國小有5名外籍學童,與當地原住民、漢族學生沒有隔閡,玩樂、學習都在一起,彼此還會交流不同語言與文化。其中,四年級的澳洲籍學童柯皓謙,幾乎每天中午都當同學的英文小老師,並依自己的方式指導同學。讓興隆國小就像個小小國際村!

興隆國小有62位學生,其中5名外籍學生,包括兩美籍兄弟、兩名澳洲籍兄妹及一名日籍學童,外籍生比例全縣最高。

每天下課,就見這群外籍學生和同學玩在一起,他們在家裡雖是各說母語,但中文也說得極溜。日、澳籍3名學童父母各有一方是台灣人。有的外籍學生初轉到學校,不習慣學生午餐,只會吃三明治,現在食衣住行都融入台灣學童生活,連說話語氣都很「台」!

「ㄟ! 踢球啦!」美籍兄弟顏瑞明、顏博彥喜歡和同學在操場踢足球,他們還參加學校的踢踏舞團,最好的朋友是阿美族同學;兩人看見媒體很害羞,但只要沒人注意,就和同學笑鬧成一團,在學校的母語課程還選修阿美族語。

「阿哩阿豆! (日語「謝謝」)」一年級的日籍學童川松胤在老師鼓勵下,偶會和其他小朋友說日語,做日語小老師。他甜甜軟軟的嗓音說起日語,連校長巫有鎰都讚賞不已。

四年級的澳籍學生柯皓謙幾乎每天中午都當英文小老師,指導同學讀英文、認識單字。他的教法隨性,卻很認真、有架勢,「錯的要罰寫10遍」,同學也很配合,紛紛說「我們的英文進步了耶,很幸運班上有外國同學」。

「興隆國小像個小小國際村」校長巫有鎰說,不同國籍兒童交流,學會懂得尊重及認識他國文化、語言,國際觀融入生活中,視野自然放大。(聯合報/2009-04-15)

外籍師難找 韓國人自授英文

教育部電子報最近報導,韓國教育科學技術部為解決母語為英語的外籍教師招聘不易問題,3月30日宣布,今年及明年將為全國公立國民中小學聘用1萬名韓國人擔任英語會話教師。

今年為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分別招聘2000名及3000名實用英語講師,預定6月接受有意者申請,8月公告錄取人;通過者,今年秋季開學任教。另5000名韓籍英語會話教師,則於明年招聘。

教育科學技術部官員Euh Hyo-jin表示,所聘韓籍實用英語講師,將分派到小學英語課外加強班任教;在國民中學,則依學生英語課業程度分班講授。

韓籍英語會話教師年薪200萬韓元,約折合1萬8882美元,得在同一所學校續聘4年;如與母語英語的外籍教師年薪相比,韓國籍英語會話教師年薪少400萬韓元。

Euh Hyo-jin說,外籍英語教師如無韓國教師協助,無法勝任單獨任教工作;但新聘的韓國英語會話教師就不會有這個問題,就長期發展言,韓國英語會話教師將取代外籍英語教師。(聯合報/2009-04-12)

漢語拼音接軌中國? 郝龍斌:國際認同 續執行

台北市議員莊瑞雄等人21日指出,政府強調國際接軌,人名、路名卻採用漢語拼音,「與中國大陸接軌」。台北市長郝龍斌說,漢語拼音得到在台國際人士認同,會貫徹執行。

台北市議員莊瑞雄、黃向群、劉耀仁及民間社團21日在西門捷運站前召開記者會指出,221是國際母語日,根據「國際語言權」規定,廣告、標誌、路標或構成國家形象的元素,都可採用社群拼音。

莊瑞雄說,聯合國為了將中國的拼音統一而採漢語拼音,總統馬英九擔任台北市長的第二任期內推動漢語拼音,將台北市的路名一併改為漢語拼音,形同「與中國接軌」,忽略台灣自己的母語、拼音。

黃向群說,哥倫比亞大學東亞圖書館的檢索指南也指出,「檢索時請勿使用漢語拼音」,率先採用漢語拼音的台北市應尊重在地,將地名改為台灣拼音。

莊瑞雄表示,教育部去年底已定案將全台包括人名及地名的拼音法全部改為漢語拼音,預計將花費新台幣60億、70億元變更,在不景氣的年代不須花這筆錢。

莊瑞雄指出,他的名字「雄」,台灣拼音為「Syong」,漢語拼音則為「Xiong」,黃向群的「向」則由「Siang」變為「Xiang」,「X」滿天飛。他們並動手將台北捷運西門站的拼音「X」imen,以貼紙「S」取代「X」正名。

台灣華語社也發表三點聲明,要求台北市將台灣拼音放在路牌的顯著位置、要求馬政府一週內一併公布台中市與高雄市的漢語拼音是否與世界地圖所示的漢語拼音達半數以上相同,並要求監察院彈劾教育部長鄭瑞城、政務委員曾志朗、行政院長劉兆玄,否則將在228控告3位政務官。

郝龍斌上午出席市府勞工局舉辦的就業博覽會後接受訪問說,他昨天會見歐僑商會,外僑肯定台北市採用漢語拼音,「給人回家的感覺」。他說,漢語拼音是政府的政策,當然會貫徹執行,也會得到在台國際人士的認同,若有民眾毀損、破壞路標等公物,將依法究辦。(中央社/2009-02-21)

歐嘉美色攻台 不懂英語常被耍

烏克蘭女星歐嘉庫瑞蘭寇 (Olga Kurylenko) 進軍影壇3年,星運亨通,最近1個月將有《麥斯潘恩》(Max Payne) 和《007:量子危機》(Quantum of Solace) 兩部新片接力在台上映,兩片中都是賣弄風騷的女配角,堪稱是今年底最夯的銀幕花瓶。

全裸勾引男主角

28歲的她去年打敗4百多名勁敵,獲選在第22部007系列電影《007:量子危機》中飾演龐德女郎。該片11月初在台上映,《麥斯潘恩》則搶先於10月17日在美、台同步推出。

《麥》片中,她不僅大跳豔舞,還全裸色誘馬克華柏格。談到闖蕩好萊塢的甘苦,她笑說:「英語不是我的母語,劇組常告訴我一些荒唐故事,我起初信以為真,後來才發現被糊弄。」(蘋果日報/2008-10-10日)

倡議少用英語 義大利選出最醜陋的英文字

義大利人為了保護母語的純潔性,一向不提倡使用外來語。日前義大利「但丁協會」(Dante Alighieri Society) 票選出英語中「最醜陋」的詞彙。

從 “il weekend” (週末快樂)、”lo stress” (放鬆) 到 “le leadership” (領導能力),越多越來的義大利人在母語中夾雜使用英語詞彙,有些義大利人甚至將義大利語和英語生硬地結合在一起,在說英語單字時,發音異常滑稽,就連母語是英語的人聽起來都感到很困惑。

「但丁協會」旨在向全世界推廣義大利文化及使用純正的義大利語。該協會呼籲義大利人拋棄英語。在過去4個月期間,該協會要求造訪其網站的人士,投票選出他們最不喜歡的英語詞彙。該網站透過網友票選出的最醜陋英文字是:”weekend” (週末)、”welfare” (福利)、”OK” (好的);而 “briefing” (簡報)、”mission” (任務)、”know how” (技術;知識;竅門)、”shampoo” (洗髮精) 以及 “cool” (酷) 也都榜上有名。

義大利人也經常將英語詞彙融入義大利語中。以 “Baby parking” (嬰兒停車場) 為例,這是明顯的異文合併,其真正的意思是托兒所。另一個例子是 “baby gang”,從字面意思來看,像是「嬰兒幫」,但真正的意思是年輕的犯罪分子或流氓集團。此外,義大利人為了方便亦經常使用 enough (夠了!) 來代替義大利語的 “basta!”。

日前義大利文化保護人士亦強烈建議民眾不要使用夾雜著外來語的詞彙。而該協會在其網站上宣稱:「義大利人一致反對使用 il weekend。義大利語應該得到更多的尊重,我們應該保護語法正確的語言。」(綜合外電報導)

先母語後英語 5歲前易口吃

英國9日發表一項研究報告,發現兒童在5歲之前就接觸雙語環境,容易口吃,而且較難矯治。而移民家庭的小孩多為小時候在家說母語,入學後在校說英語,更易有此情形。

此研究調查317名8至10歲的倫敦學童,他們的共同點是都曾接受語言治療。當中每5位就有1位身處雙語環境,即在校說英語,在家說另一種語言。而男生又比女生多,呈4與1之比。此研究結果發表於「英國醫療學會 (BMA)」出版的「兒童疾病檔案」期刊上。

研究負責人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心理學者郝爾還發現,口吃的雙語兒童通常使用兩種語言時都會口吃。

另外,如果5歲之前先專心學母語,然後再學英語,口吃機率降低,矯治也較容易。

在對7歲跟11歲兒童的調查中發現,如果較晚才學習英語,也不中斷母語的學習,不影響學習效果。(法新社)

雙語環境 適應不良有壓力

五歲以前學兩種語言容易口吃? 醫師認為,這研究結果呼應不少學者專家的建議,學習外語,爸媽別太心急。

國內雙語幼稚園林立,吸引不少願意花錢、不想輸在起跑點的父母。林口長庚醫院兒童心智科醫師張學岭指出,三至六歲的孩子如果偶爾口吃,家長不用太過緊張,臨床上有時會有一些情緒較緊張的孩子出現口吃現象,尋求治療。

張學岭認為,提早學習兩種語言未必會口吃,但孩子若適應不良,哭鬧、抗拒,造成壓力、緊張,的確有可能因此造成口吃。建議應該等孩子母語發展穩定之後,再接觸第二種語言,否則孩子回家後,缺乏講第二語言的環境,學習效果其實不大。

台安醫院小兒心智科主任許正典認為,太早讓小孩子學習兩種語言,彼此之間會互相影響干擾,例如在文法、邏輯推理上可能有所差異,讓孩子混淆,變得中文也說不好。除非孩子可以清楚區分情境,知道何時該用什麼語言反應,避免不知從何開口的窘境。(聯合報/2008-09-10)

不會英語像殘障 法高中免費開班

為提升國際競爭力,法國教育部長達科斯2日宣布,明年二月起,高中寒暑假加開英語密集課程,提供有心學習者免費的英語學習環境與機會,藉此提升法國人英語程度,讓所有法國人在完成義務教育後,具備英法雙聲帶功力。

達科斯說,成功關鍵在於英語能力,不會說英語將和「殘障」差不多。為鼓勵中學生學習,明年二月起,政府在寒暑假開辦密集英語學習營。許多有錢人花錢送小孩出國學習英語,而他將在法國國內提供機會給所有人。

眾所周知,法國人熱愛母語,鄙視其他外語。前總統席哈克2006年參加「歐洲聯盟」高峰會議,不滿同行法國同胞以英語演說,憤而退席抗議,足見法國人對母語的偏執與重視。

法國國會在1994年立法規定,音樂性廣播電台必須提高法語節目播出比例不得少於四成。

但達科斯一番談話顯示,為了國際競爭力,教育政策必須揚棄民族意識,改向務實面靠攏。新政策應可得到總統薩科奇支持,他坦承自己英語有待加強,並多次暗示,法國不應堅持在國際場合非用法語不可。(綜合外電報導)

一本非常好的入門文法書

上週到誠品買書,無意間發現到一本筆者已推薦給許多人的文法書。由於它是深藍色書皮,寬度與A4相當,而長度僅比A4略小一點,因此特別搶眼。筆者隨手翻了一下,裡面已經有了簡單的中文翻譯。但即使是純英文版,裡面的英文也是非常簡單,一般人讀起來並不會覺得吃力,這是筆者推薦這本書的第一個原因。第二個原因是,這本書以淺顯易懂的方式將幾乎所有平常會用到的文法都講到了,是一本非常好的入門文法書,內容包括所有動詞時態、語氣、條件句、名詞、代名詞、名詞子句、形容詞子句、副詞子句等等。

這本書名叫 “Understanding and Using English Grammar”,作者為Betty Schrampfer Azar,第一版是在1999年出版,現在可能已出到第五或第六版,要買當然要買最新版。另外,該書每章後面都附有豐富的練習題,因此它也出解答本 (Answer Key),若有的話,最好一併購買。

有人常問筆者,要把英文學好,真的不用學文法嗎?答案是否定的。由於英語並非我們的母語(native language, mother tongue)而是第二語言(second language),所以不學文法就能把英語學好,是不太可能的,千萬別相信坊間一些似是而非的說法或廣告。當然,或許你不用學文法就能講一口流利的英語,但只要碰到寫作就沒輒了,除非你都不參加英文考試或檢定,或者都不寫英文書信或報告,那就另當別論。紐約中央公園的流浪漢英語都講得比我們好,有人會說他們有很高的英文素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