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S, Mayday

SOS 為國際公認的遇險或危難求救信號 (distress call)。這三個字母並非頭字語 (acronym),而是摩爾斯電碼 (Morse code) 的無線電信號。在摩爾斯電碼中,S 是以三點 (. . .) 來表示或傳輸,而 O 是以三劃 (- – -) 來表示或傳輸。德國於 1905 年使用 SOS 作為求救信號,是全球第一個使用 SOS 作為求救信號的國家。翌年 (1906 年) SOS 求救信號即成為全世界通用的標準。現今身陷荒山野地的人士往往將 SOS 拼出來作為求救信號,因為它簡短,而且大家都看得懂。SOS 有時被寫成 S.O.S.,但這三個字母並不代表任何真正的字,《牛津英語大辭典》(Th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OED) 採用的形式是 SOS。

Mayday 也是國際公認的遇險或危難求救信號。Mayday 通常由船舶或飛機上的人員透過無線電說出來。這個字是英國倫敦克羅伊登機場 (Croydon Airport,現已不存在) 的資深無線電人員莫克福德 (Frederick Stanley Mockford) 在 1923 年創造的。當年莫克福德被交付一項任務,要他想出一個表示求救且易於辨認的用語。由於克羅伊登機場的空中交通大多來自巴黎勒布爾熱機場 (Le Bourget Airport),莫克福德乃敲定了 Mayday。這個字是法文單詞 m’aider (意為「救我」) 的英語化。依照慣例,在緊急情況中使用 Mayday 時要連續說三次,即 Mayday, Mayday, Mayday。《牛津英語大辭典》將這個字大寫,但吾人有時仍會見到它被小寫的情況,即 mayday。

Backseat driver

Backseat driver 是指坐在汽車後座不停指揮司機的人,引伸為「好管閒事者;越俎代庖者」。在英文中,叫人家 backseat driver 也是一種侮辱,只是程度上不是很嚴重,因為這些人愛管閒事、亂出主意,卻又不必負責任。

Backseat driver 這個用語是在 1920 年代汽車日漸普及時開始流行。它有時被拼成有連字號的 back-seat driver,但《牛津英語大辭典》(Th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OED) 僅將沒有連字號的 backseat driver 列為正確的拼法。

例句:

  • Nobody likes a backseat driver! (沒有人喜歡愛管閒事的人!)
  • I don’t need any backseat driver on this project. Stop pestering me with all your advice. (這項企畫案我不需要任何好管閒事者。你們別亂出餿主意來打擾我)

The proof is in the pudding

“The proof is in the pudding” 以及更短的 “the proof of the pudding” 都是英文古諺 “the proof of the pudding is in the eating” 的簡寫。這三個成語的意思都一樣,但從字面來看,其中較短、也是現代版的兩個成語實在不具任何意義,也看不出有任何意義;長版的字面意思為「布丁好不好,吃了才知道」,比喻為「好壞只能由實踐來驗證」或「一個人的努力或計畫能否成功,要看最後結果而定」。

根據《牛津英語大辭典》(Th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OED),the proof of the pudding is in the eating 可追溯到 14 世紀初,而它首次出現在印刷品是在 1605 年。或許是這個成語太長、不容易記憶,現今所見到的大多是 the proof of the pudding 和 the proof is in the pudding 的寫法,尤其後者更具優勢,這可能是 the proof is in the pudding 比 the proof of the pudding 還要有意義一些。
閱讀全文

Flip one’s lid, flip one’s wig

Flip one’s lid 和 flip one’s wig 這兩個俚語用語為同義詞,意為「勃然大怒;欣喜若狂」,所以須從上下文判斷其所要表達的真正意思。它們又與片語動詞 flip out 同義。

這兩個片語中的名詞 lid 和 wig 鮮少用複數,但 flip their lids 和 flip their wigs 仍普遍被接受。在美國,flip one’s wig 比 flip one’s lid 來得常見。這兩個片語都不算太古老,都是在 1930 和 1940 年代才出現,其中 flip one’s wig 的「原產地」還是北美。《牛津英語大辭典》(Th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OED) 於 1952 年首次收錄 flip one’s wig。

例句:

  • I’m going to flip my lid if my girlfriend doesn’t show up. (如果我女朋友沒有出現,我會抓狂)
  • Her father flipped his wig when he saw the phone bill. (她父親看到電話賬單後勃然大怒)
  • Sam flipped out when he won the final. (山姆贏得決賽時欣喜若狂)

婉君

英文:netizen (n.)

說明:婉君原為 PTT 上的用語,係「網軍」的諧音,現在一般媒體也使用這個詞,使其成為頗夯的流行語。不過,其他名稱,如網友、網民、鄉民,亦都可用 netizen 來表示。這個字是由 net 與 citizen 組合而成,於 1984 年首次被使用,現已被《牛津英語大辭典》(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OED) 所收錄。

例句:

  • The ruling party underestimated the strength of netizens’ feelings on this issue. (執政黨低估了婉君關注這個問題的強烈程度)
  • The number of rural netizens in China is growing dramatically. (中國農村婉君 [網民] 人數正急遽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