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 hope 有關的幾個重要文法觀念

Hope 可當動詞和名詞用,是個大家所熟知的字。然而,並非每個人都完全掌握它的正確用法。一個這麼常用的字,如果文法用錯了,委實說不過去。以下就來說明與 hope 有關的幾個重要文法觀念。

Hope 當動詞時經常後接省略連接詞 that 的名詞子詞,而在名詞子句中,我們經常使用現在式來表示未來。例如:

  • I hope my girlfriend comes today (我希望我女友今天來)
  • We hope you pass your exam next week. (我們希望你下週通過考試)
  • We hope the train is on time tomorrow. (我們希望明天火車準時)
  • I hope that he will succeed. (我希望他會成功)
  • I just hope you will help me. (我只希望你會幫助我)

閱讀全文

Q:can 和 able to 以及 can’t 和 unable to 的用法有何不同呢?

A:Can 和 be able to 都是表示能力,意為「能,會」,它們有時是同義詞,可以互換,但有時卻不行。同樣地,它們的否定詞 can’t 和 am not/aren’t/isn’t able to 或 am/are/is unable to 也是有時可以互換,有時則不行。例如:

  • I can drive. (我會開車)
    = I am able to drive.
  • I can’t drive. (我不會開車)
    = I am not able to drive.
    = I am unable to drive.

Can 的過去式 could 係表示過去能做某事或會做某事,而 could 的否定詞 couldn’t 則表示過去不會做某事,即缺乏做某事的能力。同樣地,could 和 was/were able to 以及 couldn’t 和 wasn’t/weren’t able to 或 was/were unable to 亦是有時可以互換,有時則不行。例如:

  • I could swim. (以前我會游泳)
    = I was able to swim.
  • I couldn’t swim. (以前我不會游泳)
    = I wasn’t able to swim.
    = I was unable to swim.

既然 can 和 be able to 的意思相同,那麼該使用那一個比較適當呢? 在非正式場合,尤其在口說英語中,一般都使用 can (亦適用於 can’t, could 和 couldn’t;以下的敘述亦同),而 be able to (亦適用於 am/are/is/was/were able to, am not/aren’t/isn’t/wasn’t/weren’t able to 或 am/are/is/was/were unable to;以下的敘述亦同) 則用在比較正式的場合,不是很適合用於日常生活的情況中。

從上述可知,can 和 be able to 可以互換的情況是發生在現在式和過去式的句子中。若是未來式、現在完成式和過去完成式,那麼它們就不能互換了,因為 can 在這些時式中並非表示能力;所以,在未來式、現在完成式和過去完成式中僅能使用 be able to。例如:

  • He’ll be able to speak really good English by the end of the year. (到了年底,他將會說一口真的很好的英文)
  • My six-year-old son has been able to read for two years. (我六歲兒子的閱讀能力已持續兩年了)
  • I thought he had been able to swim. (我認為他一定會游泳)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unable to 比 not able to 來得正式 (formal) 一些。

Q:在動詞 hope + (that) 子句的結構中,有沒有 will 的意義有何差別?

A:hope 實際上是個很有彈性的動詞,我們通常將 hope 與簡單現在式連用來表示未來的意思。例如:

  • I hope that you pass your exam. (我希望你通過考試)

這好像第一條件句 (first conditional — 參見文末的附註),如 If you need anything, I will get it for you. (如果你需要任何東西,我可以幫你拿)。但在某些上下文中,也有可能使用 will。例如:

  • I hope that you will be able to be a student of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我希望你能成為台大的學生)
  • I hope that you’ll visit us again in the near future. (我希望不久的將來你能再度來訪)

在幾乎所有 hope + (that) 子句的結構中,will 都可用簡單現在式來取代,兩者的意義幾乎或完全一樣,但反之則不然。例如:

  1. I hope that he has his passport with him. (我希望他有帶護照)
  2. I hope that he will have his passport with him.

第 1 句不可改成第 2 句,因為前者有現在和未來的意思,但後者只有未來的意思。

所以,「hope + 簡單現在式」比「hope + will」要來得有彈性,但有時它們的意思是一樣的。再看一些例句:

  • They hope that you’ll remember your promise. (他們希望你記得你的承諾)
    They hope that you remember your promise.
    上面這兩句的意思幾乎相同。
  • I hope that you agree to the proposal. (我希望你接受這項提案)
    這句的意思可能是你已經看過或聽過該提案,但如果有人說:
  • I hope that you will agree to the proposal. (我希望你會接受這項提案)
    這句的意思比較不可能表示你已經看過提案,或許該提案都還未提出。

hope 亦可跟現在進行式連用,此時現在式與未來式之間的意思就有比較明顯的差異。例如:

  • I hope that you’re thinking of me. (我希望你正在想我)
    這句顯然是指我希望你現在正在想我,但
  • I hope that you’ll be thinking of me.
    這句顯然是指在未來的某個時間想我。

所以,在此可做個結論:我們最好使用「hope + 簡單現在式」,因為這比較有彈性,可以表示現在和未來的意思;但只有在你非常肯定你要表達的是未來的意思時才使用「hope + will」。

附註:英文第一條件句的句型是「If + S + 簡單現在式, S + will + 原形動詞」,係表示未來極有可能發生的情況;第二條件句 (second conditional) 就是與現在事實相反的條件句,而第三條件句 (third conditional) 則是與過去事實相反的條件句。

Q:But that there is water, there would be no fish. 這句是假設語氣的條件句,請問 But that 子句為何可以用現在式動詞?

A:But that 的意思是「若非;要不是」,是條件句的另一種句型。它的後面接子句,不過我們也可將之改為「but for + 名詞」(而 but for 又等於 without)。

由於 But that 子句敘述的是事實,所以若為現在式,則使用簡單現在式,若為過去式,則使用簡單過去式。而主要子句係屬假設的敘述 (非事實),所以若與現在事實相反,則句型為「主詞 + would/should/could/might + 原形動詞」;若與過去事實相反,則句型為「主詞 + would/should/could/might + have + P.P.」。不過,它們也都可以改為用 if 引導的假設語氣條件句。注意:此時 if 子句的敘述必須分別與現在和過去事實相反。請看下面的例句 (第一句為問題中的句子) 並加以分析,以徹底瞭解這些實用句型及其變化:

  1. But that there is water, (現在事實的敘述) there would be no fish. (與現在事實相反) — (要不是有水,就不可能有魚)
    = If there were no water, (若無水 — 與現在事實相反) there would be no fish.
    = But for water, there would be no fish.
    = Without water, there would be no fish. (but for = without,意思亦是「若非;要不是」,但後面接名詞)
  2. But that you helped me, (過去事實的敘述) I would not have succeeded. (與過去事實相反) — (要不是你幫忙,我就不會成功)
    = If you had not helped me, (如果沒有你的幫忙 — 與過去事實相反) I would not have succeeded.
    = But for your help, I would not have succeeded.
    = Without your help, I would not have succeeded.

Q:在 I will quit my job and go work for another company. (我將跳槽到另一家公司) 這句中,go 的後面為何可以直接接原形動詞 work 呢?

A:這是美式英語的一種正規用法,而這種用法的實例俯拾即是,除問題中的句子外,在此再舉一例來加深大家對這種用法的印象:I must go buy some soft drinks for my wife. (我必須去幫我太太買一些清涼飲料)。在英式英語中,相對應的正規結構為:「go + and + 原形動詞」或「go + to + 原形動詞」。所以,上句亦可寫成或說成 I must go and buy (或 go to buy) some soft drinks for my wife.。

除 go 之外,come 也有相同的結構和用法,如 You can come live (= come and live/come to live) with us. (你可以來跟我們一起住);You will come see (= come and see/come to see) us sometimes, won’t you? (你有時會來看我們,對不對?) 。

然而,請注意:與 try and 不同的是,go/come + and 並無過去式或現在式的限制。因此,下面的句子也都是正確無誤的習慣用法:He came and saw me yesterday. (他昨天來看我);He went and thanked her last week. (他上週去謝謝她)。

Q:下列兩句的意思有何不同? (1) Class is supposed to begin at 10: 00. (2) Class was supposed to begin at 10: 00.

A:be supposed to 表示的是一種預期 (expectation) 的情況:現在式的 be supposed to 意為「應該」,因此語意上相當於 should 或 ought to (ought to 的語氣比 should 來得強);過去式的 be supposed to 意為「本該發生的事,但實際上卻沒發生」,因此相當於 should have + P.P. 或 ought to have + P.P.。

第 (1) 句的意思是說,課應該在 10 點開始上 (預期);而第 (2) 句的意思是說,課原本應該在 10 點開始上,但事實卻沒有 (即預期沒有實現),所以這相當於,譬如說,Class was supposed to begin at 10: 00, but it didn’t begin until 10: 15. (課原本應該在 10 點開始上,但直到 10 點 15 分才上)。我們亦可用下面的句子來表達相同的意思:

  • Class should have begun at 10: 00 (but it didn’t begin until 10: 15).
  • Class ought to have begun at 10: 00 (but it didn’t begin until 10: 15).

be supposed to 除了上述的意思外,還有一個頗為常見的意思,那就是「一般認為」(to be generally believed/considered)。請看下句:

  • It is generally believed that mice are afraid of cats. (一般認為老鼠怕貓)

這種以 it 做假主詞或形式主詞來代表其後 that 所引導的名詞子句的句型,在英文中用得很多,應該加以熟悉。現在我們使用 be supposed to 來改寫如下:

  • Mice are supposed to be afraid of cats. (老鼠應該怕貓)

若不用 be supposed to,這句也可以改成:

  • Mice are generally believed to be afraid of cats. (一般認為老鼠怕貓)

大多數的 “It…that” 句型都可以如上述地加以改寫,其方式就是將名詞子句的主詞拿來當句子的主詞,並將名詞子句的動詞變成 to-不定詞。最後要提的是,supposed to 中的 d 不發音,它的發音就跟 suppose to 一樣,但在拼寫時切記不可漏掉 “d”。

學測英文閱卷》地震摧殘了桃花源 拿19分

今年學測英文首次以一張照片寫作文,占分20分,閱卷老師試閱4000多份答案卷後,分數最高的拿19分,也有考生交空白卷而拿零分。

英文科閱卷召集人殷允美表示,很多考生的英語拼音能力有待加強,多音節字常拼錯,她希望學校能再加強。

學測英文作文,僅提供考生單張照片,閱卷召集人、政大英語系教授殷允美表示,考生可以發揮的空間很大。其中一位考生描述照片中本是世外桃源,後被地震摧殘,因為用辭優美得到接近滿分的19分高分。

也有考生發揮想像力,指照片中破敗的房舍是因為大象要保護小象,才把房子摧毀。這樣的描述也是合理的。

殷允美說明英文科非選題評分標準,在翻譯題部分,每題總分4分,分四小部分,每部分1分,每個錯誤扣0.5分。英文作文的評分標準是依據內容 (5分)、組織 (5分)、文法句構 (4分)、字彙拼字 (4分)、體例 (2分) 五個項目給分。若字數不足,則總分扣1分。

她表示,今年的翻譯題的句型與詞彙,都是高中生應該熟習的,例如:解決問題solve problems、期待expect、提供provide、標準答案standard answers、獲取知識gain/obtain/get knowledge 、培養develop、獨立思考independent thinking、能力ability等,中等程度以上的考生如果能使用正確句型並注意拼字,應能得到理想分數。

但閱卷老師發現,很多考生對於像Most students的複數用法都無法掌握;另外,考生對於名詞單複數以及冠詞 (the) 的使用,及多音節字 (如independent) 的拼音掌握仍有待加強。

英文作文部分,照片內容為「斷垣殘壁中有個人撿拾物品」,殷允美表示,大多數考生選擇以「地震」解釋照片中的人、物之前發生什麼事。不過,也有部分考生認為是戰亂、颱風引起,甚至還有考生寫是母象為保護小象狂怒造成,考生發揮的空間很大;至於提出的解決方案,不外乎希望政府、民間慈善機構介入協助重建家園。

她指出,98學測的英文作文能評量考生對英文「過去式、現在式、未來式」的語法掌握,也評量考生描述事件、談論並解決問題的英文寫作能力,考生只要能將自己描述的故事前因、後果清楚交待,文句流暢、語法無誤,就算內容天馬行空,也能拿高分。

殷允美說,學生可將其定位為地震過後、戰亂轟炸過後、甚或地方沒落後的破落景象。試閱樣本顯示,大多數學生描述的是地震的情境,偶有考生以第一人稱敘述事情經過。(綜合聯合晚報、中央社報導/2009-02-04)